Research.com科學排名 電機系翁金輅電子電機工程領域全台第一...

材光系郭紹偉特聘教授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環工所袁中新教授榮獲2022年亞洲氣(溶)膠研究國際聯盟會士...

機電系許煜亮助理教授榮獲111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材光系郭哲男助理教授論文登頂尖期刊 解謎「可撓曲3D列印電子元件」...

 
發展綠能動力 機電系成立先進綠能動力車輛與載具研究中心...

台英電信專家共商未來通訊 通訊所辦跨國研討會...

「臺灣的太空夢 (Taiwanese Dream to Space)」太空科技產業研習講座活動...

「樂見經典莎士比亞-聽見文學看見音樂」講座音樂會活動...

 
  111學年度第1學期新進教師

機電系李伯軒專任助理教授...

機電系蔡偉翔專任助理教授...

材光系黃冠榮專任助理教授...

通訊所梁家昌專任副教授...

 
美律實業2022科技人才培育金,申請時間至2022/10/3...

stl新盛力科技2022年獎學金,申請時間至2023/3/31...

第十九屆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申請時間至2022/9/5...

 
教師風采...

110學年度第1學期本校「教學優良課程」本院教師名單...

學生榮譽...

110學年度第1學期學士班學生書香獎得獎名單...

 
Research.com科學排名 電機系翁金輅電子電機工程領域全台第一

     
Research.com近日公布2022年科學排名,涵蓋8大領域。國立中山大學有12位教師榮列其中,共入榜5大領域。其中教育部國家講座、電機系教授翁金輅在電子電機工程領域排名全球第99名,台灣第1。

40年前全球第一支手機面世,手機外觀從黑金剛到輕薄小巧,天線從外露到隱藏,型態的轉變離不開通訊技術的進步,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手機天線設計。投身天線研究已32年的翁金輅專長為無線通訊天線設計、天線工程、電磁理論。其研究團隊發表過的期刊及會議論文逾900篇,平面天線設計取得美國、歐洲、台灣、中國等地300多項專利,旗下天線實驗室居全球領先地位。抓準產學合作時機,翁金輅門生遍及手機、電腦、網通等專業領域,並與近半全球前十大手機廠技術交流。

翁金輅為教育部國家講座、Thomson Reuters高被引用學者、IEEE國際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會士,曾獲教育部學術獎、潘文淵研究傑出獎及多次科技部傑出研究獎肯定,天線設計並獲科技部列入半世紀來台灣50項重大研究成果之一。

翁金輅表示,未來通訊技術重點在於傳輸快、覆蓋度廣,過去團隊已著手研發手機多天線應用,成功解決傳輸速率並驗證多天線應用可行性,如今手機產業也已確立多天線設計方向為通訊趨勢,前瞻研究領先業界。翁金輅目前致力研發MIMO多天線系統,除了突破多天線數目,現更希望將天線縮至更小體積,領先開發高密度MIMO天線結構,引領橫跨5G/6G終端天線及行動通訊天線技術,期待滿足高傳輸速率及廣覆蓋的新世代行動通訊需求。

Research.com入選條件為H-index至少30且在2014年後仍積極研究發表論文的學者。在電子電機工程領域,Research.com從Google學術搜尋及微軟知識圖譜(Microsoft Academic Graph)嚴謹篩選超過全球4832位科學家,台灣共65人入榜。中山大學包括已故國家講座教授梁定澎(同時入圍商業與管理、工程與技術領域)、材光系教授郭紹偉、化學系教授曾韋龍、吳慧芬,海資系教授杜昌益、許志宏及化學系教授謝建台(以上皆為化學領域),材光系教授蔡宗鳴(工程與技術領域)皆榮列其中。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118期)
●TOP

材光系郭紹偉特聘教授榮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科技部日前公布110年度傑出研究獎名單,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郭紹偉特聘教授為高分子與纖維學門唯一獲獎者,郭紹偉教授二度獲傑出研究獎肯定,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郭紹偉教授的研究領域主要是高分子非共價間作用力、有機-無機奈米複合材料、高分子自組裝奈米結構、奈米孔洞材料與低表面能材料。近年來將此研究領域拓展至不同層面的應用,包含鋰電池材料、超級電容器、水光催化產氫、二氧化碳捕捉及轉換,另亦參與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的單晶成晶技術及國防自主關鍵材料開發。

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為獎勵研究成果傑出的科學技術人才,鼓勵長期從事基礎或應用研究,以提升我國學術研究水準及國際學術地位,創造社會發展與產業應用效益,增強國家科技實力。申請人除應符合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的資格外,在基礎研究的層面上,其研究成果應具備學術原創性或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在應用上,則需對經濟、社會、民生福祉、環境永續、產業效益等具前瞻科技創新,改善人類生活之知識與技術,具有重大貢獻及有具體事實者。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118期)
●TOP

環工所袁中新教授榮獲2022年亞洲氣(溶)膠研究國際聯盟會士


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袁中新榮獲2022年亞洲氣(溶)膠研究國際聯盟(Asian Aerosol Research Assembly, AARA)會士(Fellow Award),為本屆獲頒此學術榮銜的兩位亞洲氣膠研究學者之一。袁教授此次在台灣氣膠研究學會推薦下,在眾多國家會員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獲此國際殊榮,台灣氣膠研究學界與中山大學與有榮焉。

AARA是國際知名且歷史悠久的氣(溶)膠國際?究聯盟組織,由東亞、東南亞、南亞、大洋洲共8個國家或地區的國家級氣(溶)膠研究學會共同組成,涵蓋日本、韓國、台灣、中國及香港、印度、泰國、澳洲及紐西蘭等會員國相關學會,該聯盟擁有近5000名會員,分別由來自各會員國的氣膠科學家、政府決策者、環境工程師、公共衛生專家所組成,並且以氣(溶)膠科學、公共衛生及相關工程技術為該聯盟的主要領域,長期以來對於各國政府的環保及醫療政策的擬定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在都會區PM2.5汙染管制及COVID-19疫情管控方面,均有著相當重要的指標性影響力。

袁中新特聘教授畢業於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獲得環境工程博士後返國任教,於中山環工所任教超過30年,春風化雨且作育英才無數,目前為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究所特聘教授,兼任環工所所長及氣膠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另曾借調高雄市政府擔任環保局局長,擔任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任內,對於改善高雄市的空氣品質,著有卓越貢獻。在過去30多年期間,曾當選台灣氣膠?究學會會長,並多次組織氣膠相關國際學術會議,在亞洲及全球範圍內享有國際聲譽,並曾擔任多種國際SCI學術期刊的編輯委員及副主編。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121期)
●TOP

機電系許煜亮助理教授榮獲111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日前公佈111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獲獎名單,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許煜亮榮列控制工程領域,全校師生與有榮焉。

許煜亮助理教授的研究主要為人工智慧、穿戴感測及機電整合技術之開發與設計,其研究成果可應用於精準運動科技、智慧農業科技、馬達智能診斷、生理情緒辨識,及人機協同控制等相關領域,近5年發表十數篇國際期刊論文與數件發明專利,且已完成多次的產學合作;此外,許教授亦注重跨域整合研究,與成大醫院、逢甲大學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共同開發智慧型中風復健裝置、穿戴式痙攣量化評估系統,及智慧型胸壁與肋骨量測系統。他的研究未來將持續以控制系統為體,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感測為用,並著眼於精準運動科技、生理訊號分析與機電整合應用為發展,以發展創新學理並用,以解決務實之工程問題為要務。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是國內年輕學者競逐的榮譽獎項,於2002年由國科會命名,以紀念吳大猷先生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的貢獻,且藉以獎助台灣的學術菁英能長期投入學術研究。該獎項每年度由國科會各學門召集人提名42歲以下、學術表現傑出之年輕學者,111年度獲此獎項學者共計44人。
(摘錄自中山新聞)
●TOP

材光系郭哲男助理教授論文登頂尖期刊 解謎「可撓曲3D列印電子元件」

     
國立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助理教授郭哲男與跨國團隊合作論文成功登上國際材料科學頂尖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全面分析3D列印最新「可撓曲3D列印電子元件」相關技術、材料及未來發展趨勢,替科技新星電子皮膚、電子紙等軟性電子產品研發助功。

這篇由台灣、新加坡3D列印學者跨國合作的論文〈可撓曲3D列印電子元件:製程、材料與未來趨勢〉耗時半年整理了近10年來286篇相關研究,全面回顧當前最先進的技術,統整所有透過3D列印製造電子元件的先進功能材料和不同製程對材料帶來的影響,並描繪即將到來的應用趨勢。郭哲男指出,這類型綜述論文對新手研究者及研發人員而言是快速入門的敲門磚。

論文指出,印刷電路板(PCB)和積體電路(IC)傳統製程大致可分為透過電鍍、蝕刻、研磨等去除材料的減法製程(subtractive manufacturing),和沉積材料的加法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但在3C產品持續小型化、客製化趨勢下,傳統工法帶來的良率不佳、減法製造造成的材料浪費及腐蝕性化學品等汙染問題,使得開發替代製程迫在眉睫。

郭哲男表示,可撓曲3D電子列印技術最大優勢,是能將導電材料印製到可拉伸且具有彈性的可撓曲面板上,包括感測器和電路板,兼顧精密化、細緻化、美觀與電子功能,還有輕量化和降低製造成本等優點,應用領域日益廣泛,舉凡航太、醫療、車輛、民生等產業均可看到3D列印的研發應用。

他舉例,生醫產業包含電子皮膚、智能感測衣與各類型穿戴裝置,透過可撓曲3D列印電子元件貼合皮膚偵測體溫、心跳、血壓,可植入體內的感測器如心臟除顫器,和論文中提到的義肢假耳可幫助無耳、失聰的患者復原外型、增強聽覺,以及3C產業中的摺疊手機、電子紙等。

此外,論文將可撓曲3D電子列印製程分門別類,依照電子元件的導電跡線製造方法,分為材料表面列印電子元件(electronics on 3D surfaces)、全3D電子列印(fully 3D printed electronics,或稱電子元件積層製造additively manufactured electronics, AME)和射出成型電子元件(in-mould/injection-moulded electronics ,IME)三大類。其中運用到的列印技術又包含材料擠製成型技術(Material Extrusion)、材料噴塗成型技術(Material Jetting)兩大類。而各國已能成熟列印的3D油墨材料也依照特性被分為六大類,包含實驗室等級的先進功能金屬。

郭哲男投入先進材料積層製造開發多年,合作廠商與應用領域包含醫療、航太、自行車、民生、工業等,是台灣第一批進場的金屬列印研究者。其他作者包含3位在3D列印領域國際知名的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SUTD”)研究學者,工程產品開發學院院長Chee Kai Chua、副院長Hong Yee Low及研究員Hong Wei Tan,以及1位英商勞氏檢驗股份有限公司(Lloyd’s Register Quality Assurance Limited “LRQA")的技術顧問Yu Ying Clarrisa Choong。

期刊連結:3D printed electronics: Processes, materials and future trends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79642522000263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121期)
●TOP

 
發展綠能動力 機電系成立先進綠能動力車輛與載具研究中心


減少碳排放已成維護地球關鍵課題,為發展綠能動力系統,機電系成立「先進綠能動力車輛與載具研究中心」,未來將與在地企業合作潔淨能源研究,並培育學用合一專業人才。中心揭牌當日舉辦「潔淨動力論壇」,邀請產官學界代表與會,共商綠能創新方向。

中山大學先進綠能動力車輛與載具研究中心主任李卓昱說明,台灣在機車方面的研究與製造技術領先,機車的內需市場穩定,也有不錯的外銷成績,電動車的興起帶來新的潔淨動力,同時也是社會的期待與共識。中心在電池動力系統的安全評估持續研究,包含電池熱傳、熱失控與AI輔助電池壽命評估皆與企業共同合作,在馬達、發電機的設計、製造也有實績。針對市占率最高的燃油車,中心也關注燃燒效率與排放的改善,同時評估替代燃料,尋找減碳、潔淨能源解方。此外也持續發展氫燃料電池研究,希望就動力系統相關的研究課題與企業合作,找出競爭力。

李卓昱提到,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系主任彭昭暐整合系所教師專長促成中心正式成立,此前已與在地企業光陽工業合作,申請並獲得科技部前瞻技術聯盟合作計畫,研發電池安全與動力系統的智能監控,也開啟與在地企業長期合作的第一步,未來希望透過學界輔助業界的研究工作,培養產業界所需的工程研發以及驗證人才,也讓博碩士生參與計畫執行,培育學界所需技術人才。

「潔淨動力論壇」集結潔淨動力技術基礎知識及相關應用,邀請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所副所長彭文陽以「商用無人機潔淨動力發展機會與挑戰」為題演講,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工程師林祐廷談「三輪利基車高載重懸吊設計」,中心主任李卓昱分享「雙火星塞配置的優勢與挑戰」。現場與會單位包括工研院、金屬工業中心、光陽工業、宏佳騰、摩特動力、哈特佛、法拉蒂綠能、安格國際、星博電子、德普瑞克、維斯美、FEV、新盛力,中山大學研發長王朝欽、工學院院長范俊逸也共同參與。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119期)
●TOP

台英電信專家共商未來通訊 通訊所辦跨國研討會


國立中山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英國在台辦事處及科技部攜手舉辦「台英雙邊交流網路研討會」,線上與實體並行,邀集台英雙方電信領域專家學者,針對6G無線網路、深度學習、5G標準制定與未來趨勢、天線系統、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相關議題發表,超過百人參與研討。

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司長李志鵬指出,在5G進入商轉的同時,6G的研究也正蓬勃發展,各種人工智慧輔助方法如深度學習等,已被廣泛的使用在6G系統的研究中,希望透過研討會加強台英雙方的學術交流。英國在台辦事處創新科技、經濟暨氣候變遷處處長沃邁可則表示,無論是6G或AI等未來創新科技,都希望台英雙方能有更緊密的合作,他也鼓勵台灣與英國雙方研究人員參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台英I2P群英計畫」,就創新科技領域進行短期研究訪問與交流。

本次研討會內容多元,邀請清華大學通訊所教授洪樂文、英國南安普敦大學教授Rob Maunder針對深度學習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工業技術研究院林咨銘博士也針對5G標準制定與未來趨勢發表演講,英國倫敦大學學院Kai-Kit Wong教授則分享他在Fluid Antenna System的研究成果;國立台北大學通訊工程學系主任謝欣霖暢談衛星物聯網服務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及英國赫德斯菲爾德大學Faheem Khan教授研討人工智慧在6G的相關研究。

中山大學通訊所所長黃婉甄表示,中山通訊所和電機工程學系教師團隊組成的「潛力國際通訊研究群」,在中山大學高教深耕計畫的挹注下,長期致力於5G、B5G和6G等下世代通訊系統的研究及開發,近年來更爭取到多件科技部「下世代通訊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專案計畫」,成果豐碩,相信透過此次台英雙邊交流研討會的舉辦,能促進更多的國際合作,並提升潛力國際通訊研究群的能見度。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119期)
●TOP

「臺灣的太空夢 (Taiwanese Dream to Space)」太空科技產業研習講座活動

     
本院為幫助學生了解台灣太空科技產業發展,特別邀請國家太空中心吳宗信主任於111年3月8日蒞校演講。吳宗信主任從全球太空經濟發展趨勢、國家太空計畫成果,談至未來國家太空多元布局及太空技術人才培育之重要性,鼓勵青年學子加入太空科技產業行列。本活動由工學院范俊逸院長擔任主持人,邀集理工相關領域的學者與專家共襄盛舉,副校長黃義佑亦特別到場致意,感謝吳宗信主任為台灣太空科技發展的卓越貢獻,並期望藉由吳宗信主任的經驗分享,鼓勵學生踏出舒適圈、勇敢做夢。活動當日吸引近300位師生參與,師生們踴躍發問迴響熱烈,藉由吳宗信主任深具啟發性的演講,現場師生皆為臺灣科技發展感到驚奇,感受太空科技之無限可能。
●TOP

「樂見經典莎士比亞-聽見文學看見音樂」講座音樂會活動

     
本校文學院於4月15日假本院EC2011視聽教室舉辦《樂見經典莎士比亞-聽見文學看見音樂》講座音樂會,〈樂見經典莎士比亞〉以文學巨擘莎士比亞為先鋒,藉戲劇作品《庸人自擾》Much ado about Nothing和《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Julliet,翻轉傳統「讀文學」與「聽音樂」的感官模式,帶領觀眾閱讀文字、建構畫面,再從音樂展演賦予畫面色彩及溫度的音樂作品。本活動共吸引約75名教職員生前來參加,一同享受視覺與聽覺的音樂饗宴!
●TOP

 
機電系李伯軒專任助理教授


大家好,我是機電系今年的新老師李伯軒,很開心能加入機電系這個大家庭。

我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材料系(博士),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核工系(碩士),以及台灣清華大學工科系(學士)。博士畢業之後,先後在牛津做postdoc以及新竹台積電做RD。 我的學術專長為奈米力學(nanomechanics)和金屬材料,目前擔任國際薄膜會議(ICMCTF)底下機械性質學門的一位共同主辦人。我在中山的研究除了會延續之前的奈米力學之外,更會將其運用在現在極具潛力的金屬3D列印技術,透過了解微結構(microstructure)與其力學性能(mechanical property)之關係,來設計出更好的材料以及改善列印製程。

It's my pleasure joining MEME @ NSYSU, and I look forward to having a great time with you all.
●TOP

機電系蔡偉翔專任助理教授


Dr. CHAI Wai Siong is the Assistant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NSYSU), Taiwan. He completed his BEng (Hon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 at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Malaysia, where he also completed his PhD (2017) on characterization & analysis on electrolytic decomposition of hydroxylammonium nitrate (HAN) ternary mixtures in microreactors. In addition, he has received postdoctoral training (2018-2019) at Zhejiang University, focusing on green ionic liquid monopropellant for microsatellites, and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2020-2022), working on ammonia-based combustion kinetics analysis and interactions with secondary fuel. His present research focuses on ammonia utiliz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s. Other present research involv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algae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purposes. He is currently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Bioengineered" and has been a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and session chair of few conferences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combustion.
●TOP

材光系黃冠榮專任助理教授


Dr. Guan-Rong Huang obtained his Ph.D. degree in physics fro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in 2015. Before joining the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and Optoelectronic Science (MOES) at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as an assistant professor, he mainly worked a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with MOES, National Center for Theoretical Sciences, and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in the USA for about six years. His research interest is applied physical sciences, including materials properties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neutron scattering research, soft material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physics, metallic materials, and biophysics. His current research uses the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of scattering techniques, computational simulations, and statistical mechanics approaches to study the optimization of material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ew materials with desirable functionality and performance.
●TOP

通訊所梁家昌專任副教授


Dr. Ka-Cheong Leung received the B.Eng.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ong Kong, in 1994, the M.Sc.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Ph.D. degree in Computer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 in 1997 and 2000, respectively. He was with Nokia Research Center, Nokia Inc., Irving, Texas, USA from 2001 to 2002, Texas Tech University (TTU), Lubbock, Texas, USA, from 2002 to 200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KU), Hong Kong, from 2005 to 2019, and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HITSZ), from 2019 to 2022. Starting from August 2022, he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Engineering,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NSYSU).

Dr. Leung’s research focuses on future Internet, smart grid, vehicle-to-grid (V2G), machine learn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He has authored over 100 papers published in top international journals an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In addition, he has funded 4 research projects as the principal investigator. He has also participated in 6 other funded projects as a co-investigator. His supervised M.Phil. student won the Li Ka Shing Prize in recognition of the best annual M.Phil. thesis at HKU.

Dr. Leung is an Associate Editor of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EEE Systems Journal, and ACM/Springer Wireless Networks. He has also co-guest edited a special issue of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urthermore, he is a subarea-chair of the IEEE SIG on Intelligent Internet Edge.
●TOP
 

 

美律實業2022科技人才培育金,申請時間至2022/10/3


美律實業是全方位專業電聲產品設計製造大廠,產品包含耳機、揚聲器、麥克風、輔聽器及電池產品等,應用涵蓋行動通訊、視聽娛樂、電腦周邊、智慧家居及醫療保健等各大領域。

為能提供相關系所的碩士班同學在學習過程中,能獲得企業間的支持與協助,並能於畢業後與職場接軌,美律舉辦《科技人才培育金計畫》已邁入第十二年;煩請協助公告此訊息予學生周知,歡迎有興趣的同學踴躍報名!

一、計畫內容:獎助學金新台幣12萬元/年,最高可申請2年

二、申請日期:即日起至2022/10/3(一)

三、申請對象:理工學院研究所、五年一貫學碩士在學學生

四、計畫資訊、申請方式請詳見計畫官網:https://sites.google.com/view/merry-scholarship/

五、美律官網:https://www.merry.com.tw/

若有任何問題,歡迎直接洽詢美律人資處-Serena (04) 2359-0811 #111271 / serena.jin@merry.com.tw
(摘錄自電機系及光電系網頁)
●TOP

stl新盛力科技2022年獎學金,申請時間至2023/3/31


第一條、目的: 為培育綠能人才並獎勵高雄在地優秀學子,新盛力科技(以下稱「本公司」)特成立「綠能種子培育獎學金專案」,獎助優秀同學努力專心向學,期許成為綠色能源生態系的一環,並以永續發展為目標,貢獻一己之力,為你我種下希望的開始,特訂定本辦法。

第二條、獎學金申請對象:
1.學校:中山大學、高雄科技大學、高雄師範大學。
2.科系:電子、電機、機械、物理、化學、材料等理工相關科系,日間碩士生。

第三條、獎學金金額: 每名學生每學期補助50,000元,分上、下學期各5個月,每月撥付1萬元,共計補助20萬 元。(補助月份未滿者,於畢業時補足20萬元)

詳請請參閱附件。

新盛力科技_2022_年獎學金申請辦法
新盛力科技校園徵才海報
(摘錄自電機系網頁)
●TOP

第十九屆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申請時間至2022/9/5

上銀科技公司為激發與鼓勵我國青年學子投入機械工程領域之研發及創意應用,為產業界培養優秀之機械工程人才,增進產業界與學術界之互動,進而促進機械工業技術之提昇與創新,設立「上銀機械碩士論文獎」,並委託本會辦理評審事宜。

意者請踴躍報名參選,申請日期自111年7月1日至111年9月5日止(郵戳為憑),逾期不予受理。

推薦參選之論文,請依照本獎作業辦法之規定,將申請書、推薦書、碩士論文紙本四份及電子檔,於9月5日前掛號寄至本會。

本獎相關訊息請參考本會網站www.csme.org.tw;或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站:http://www.hiwin.com.tw

附本獎設置辦法、作業辦法、報名須知、申請書、推薦書各乙份。



1.第19屆設置辦法111
2.第19屆設置辦法111
3.第19屆報名須知(111)
4.第19屆申請書
5.第19屆推薦書
(摘錄自電機系網頁)
●TOP


 
教師風采

◆本院教師榮獲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0)名單:
單位 教師 教師 教師 教師
電機系13位 翁金輅 鄧人豪 林惠民 陳朝順
王朝欽 洪子聖 高崇堯 盧展南
莫清賢 劉承宗 陳遵立 謝耀慶
李宗璘
機電系3位 潘正堂 謝曉星 魏蓬生
資工系4位 蔡崇煒 林俊宏 王友群 范俊逸
材光系3位 Klaus H.Ploog 高伯威 郭紹偉
光電系1位 魏嘉建
環工所2位 高志明 楊金鐘
通訊所1位 溫朝凱
◆電機系翁金輅講座教授榮列2022年Research.com電子電機工程領域全球前1000科學家(全臺第一)。
◆機電系許煜亮助理教授榮獲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111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資工系陳坤志副教授執行教育部計畫編撰之「AI加速器設計概論與實務」教材獲選為示範模組教材。
◆材光系郭紹偉教授榮獲110年度科技部傑出獎。
◆光電系王俊達助理教授榮獲2022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考察研究獎。
◆光電系林煒淳助理教授榮獲2022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胡定華年輕研究創新獎。
◆環工所袁中新教授榮獲2022年亞洲氣膠國際聯盟(Asian Aerosol Assembly)之會士(Fellow)。
◆通訊所溫朝凱教授榮列2022 Top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cientists (National no.38 / Worldwide no.2805)
●TOP

110學年度第1學期本校「教學優良課程」本院教師名單

單位教師 課號課程名稱
電機系 王復康EE5542雷達系統導論
EE5543國際電磁波實作操練
王朝欽 EE1700B數位系統設計
李宗哲 EE5707低功率系統設計
李錫智 EE3315資料探勘導論
EE5302人工智慧(一)
馬誠佑 EE5133積體電路技術
EE5111固態電子元件(一)
陳伯煒 EE1300計算機概論
EE1300B計算機概論
周孜燦 EE2305資料結構
魏家博 EE1301B計算機程式
莊豐任 EE3106半導體元件(一)
莊子肇 EE1700數位系統設計
洪子聖 EE5540微波電路與系統
劉漢胤 EE5144寬能隙半導體與功率元件
陳昶孝 EE5138低維度電子材料
陳有德 EE3008A電工實驗(三)
鄧人豪 EE5428電力系統規劃
謝東佑 EE3716機器學習系統設計實務與應用
EE5729系統晶片測試
機電系 許煜亮 MEME204電路學
黃勝翊 MEME105B應用力學(一)
李卓昱 MEME201工程數學(一)
王郁仁 MEME102B圖學
MEME573智慧製造與監測技術
魏蓬生 MEME502熱對流
何應勤 GEAI1348設計、發明與專利
邱源成 MEME305機械製造實驗
MEME562摩潤學
程啟正 MEME327機電整合
林哲信 MEME314微機電系統概論
郭清德 GEAI1346奈米科技概論
MEME5109微奈米生醫系統工程
陳龍正 MEME504黏性流體
彭昭暐 MEME573智慧製造與監測技術
黃永茂 MEME410工程日文(一)
楊儒 MEME601太陽能空調系統設計
謝曉星 MEME203熱力學
嚴成文 MEME549類神經網路概論
資工系 王友群CSE445無線網際網路
CSE520高等作業系統
江明朝 CSE573高等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希家史提夫 CSE639科技英文寫作
范俊逸 CSE110離散數學
CSE518數位簽章機制與應用
徐瑞壕 GEAE24064現今科技與社會
張雲南 CSE312組合語言與微處理機實驗
CSE310組合語言與微處理機
蔡崇煒 CSE315演算法
CSE326人工智慧導論
克拉迪 CSE391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李宗南 CSE410電腦圖學概論
程正傑 CSE121微積分(一)
蔣依吾 CSE102C程式設計實驗(一)
CSE586影像處理
楊昌彪 CSE510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郭可驥 CSE325基礎訊號處理
材光系 林仕鑫 MOES561凝態理論
郭紹偉 MOES543軟質材料
光電系 張美濙EO3033應用化學
于欽平 EO5258光電創新
EO4004光電數值模擬
EO5002光電電磁學(一)
GESL375服務學習:光電探索
洪勇智 EO2014電磁學(一)
EO1011光電科技前沿
李炫錫 EO1053半導體物理
EO5254光電子元件應用
環工所 施育仁 ENVE552水污染與防制
袁中新 ENVE721書報討論
GEAE2608環境科學
彭彥彬 ENVE596大氣模式特論
ENVE521書報討論
ENVE598實驗方法設計
張耿崚 ENVE924專題演講(一)
陳威翔 ENVE551廢水生物處理方法
ENVE583環境決策與管理
黃柏榮 ENVE532反應動力學
ENVE789奈米科技與環境
通訊所 溫朝凱EE3009A電工實驗(五)
陳彥銘 EE3602通訊系統
曾凡碩 ICE508A最佳化理論
電信工程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新可夫 ICE508最佳化理論
IMPTE517高等通訊工程數學
●TOP

學生榮譽

◆第22屆旺宏金矽獎本院得獎作品名單:
獎項 學生姓名 科系 指導教授 作品名稱
應用組
評審團銅獎
湯晟濬
陳政廷
資工系 陳坤志 用於工業物聯網故障檢測與通知的無線智慧機上盒
應用組
優勝獎
李冠毅
謝志陽
電機系 邱日清 以AI的運算模式實現應用於安全防護之毫米波雷達偵測方法
◆110年度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創作本院獲獎名單:
學生姓名 科系 計畫名稱 指導教授
邱玟臻 電機系 配電系統整合資源規劃與成本效益分機 盧展南
林克翰 電機系 應用相位控制技術之自我注入鎖定雷達 王復康
吳孟庭 資工系 高效超啟發式神經網路架構搜尋應用於智慧公共自行車管理系統 蔡崇煒
沈柔萱 光電系 應用於驅動矽光子微加熱器之CMOS太陽能電池模組 洪勇智
◆電機所劉莫翰、材光所馬哈牧、材光所許盈培、光電所張立旻、光電所戴茂洲、環工所林芷嫻等以上同學榮獲本校「110學年度博士生研究績優獎勵金」。
◆機電系吳承澔同學、資工所蔣聖訢同學、光電所黃振峰同學、環工所何明全同學榮獲111年度優秀教學助理。
◆電機系邱日清副教授指導研究生李冠毅及謝志陽,榮獲第22屆旺宏金矽獎應用組優勝獎,作品名稱為「以AI的運算模式實現應用於安全防護之毫米波雷達偵測方法」。
◆電機系許蒼嶺教授指導大學生林澤宇,榮獲第十八屆全國電子設計創意競賽暨學術研討會(大專組)資通組冠軍,題目為「自走電動輪椅載具機器人5G監控代管跟蹤與儲存」。
◆資工系陳坤志副教授指導碩士生湯晟濬、陳政廷榮獲第22屆旺宏金矽獎「銅獎」。 ◆材光系王致傑助理教授指導碩士生許濰淳、黃耘皓、蔡孟哲,榮獲2022高雄分會與嘉義分會聯合化學年會暨「化學產業與學術」研討會-海報競賽佳作獎。
◆材光系王致傑助理教授指導碩士生曾頌恩,榮獲2022功能性材料研討會暨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無機組海報競賽優勝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及許藝騰博士指導研究生何詠詩、余英良,榮獲環工學會「環境工程實務技術研討會」傑出論文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研究生林育霆、陳韋廷、羅凱泓,榮獲環工學會「環境工程實務技術研討會」傑出海報論文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研究生何詠詩、夏國芳、卓禹杉,榮獲高雄國際儀器化工展-論文壁報比賽佳作。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及許藝騰博士指導研究生王致傑、陳浩禎及何詠詩、余英良,榮獲兩項2022精準環境醫學研討會論文優等獎。
◆環工所張耿崚副教授指導研究生林雅虹榮獲111年度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補(捐)助研究生專題研究。
●TOP

110學年度第1學期學士班學生書香獎得獎名單

系別/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電機系
甲班
林秉頤
蕭家妮
鄭元閔
陳晉毅
鍾欣倫
林孟萱
郭婕榆
莊家政
吳冠佑
謝旻言
呂玠翰
電機系
乙班
黃麗穎
張佑丞
林祁穎
李信寬
朱育婕
陳文政
謝武宏
莊翔安
黃祥成
陳維瀚
詹晏丞
陳昭丞
電機系
全英班
甘奎辰
郭勁霆
機電系
甲班
吳睿聿
賴筱文
田承中
李姿賢
陳昱維
高廣鈞
李怡葶
蘇怡緁
劉芷妘
梁子謙
施家榮
潘宗育
機電系
乙班
張祐榮
蘇竟捷
陳則宇
施丞蔚
許柏瑋
沈禹辰
王哲咸
吳怡萱
邱宇佑
周妍綺
蔡東霖
黃邦晏
機電系
全英班
曾元昱
范宇軒
資工系 孫世諭
柯哲元
莊晏碩
程琪薰
蔡明軒
郭晏涵
宋沂靜
劉威佑
黃子譯
蔡明霖
陳宥景
陳忠義
鄭伊涵
材光系 林以翔
邱冠輔
孫欣柔
蔡宗廷
張靖苹
李欣潔
施博升
蘇子菱
張弘宜
蔡欣穎
林諺瓏
光電系 宋易柔
洪晟凱
林佳柔
楊于萱
王禹程
正晴
鍾政威
黃珮禎
林泰安
賴禹辰
林賀名
黃庠富
(摘錄自教務處公告)
●TOP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學生與家長通訊
聯絡人:劉玥妏
E-mail: aex@mail.nsysu.edu.tw
電話:07-5252000轉4001-4004
傳真:07-5254009
通訊地址: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