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益財團法人松前國際友好財團「2020年度研究獎助金(Research Fellowship Program 2020)」 ...
電機系教授黃義佑接任副校長
中山行政團隊再添生力軍!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黃義佑2016年7月借調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一肩扛起執行長大任,任內讓行政院高雄大樓獲頒公共工程建築類優等金質獎,也加強南部辦公室行政執行力。任期屆滿後回中山再執教鞭,接下副校長一職,黃義佑坦言就像是當完兵回到老家,「近鄉情怯,緊張又高興。」
2019年開工第一天舉辦就任布達典禮,校內不少行政、學術主管皆到場觀禮,行政院南部服務中心不少局處主管也特地到中山致意。中山校長鄭英耀表示,黃副校長是性情中人,在工作上不僅展現專業,做事非常認真,希望能借用黃副校長在行政院的寶貴經驗,讓中山與政府聯繫更加密切,相當歡迎他回到中山,也補上因借調而懸缺的第三位副校長,讓中山團隊更加堅強。
黃義佑表示,再次回到中山感到近鄉情怯,過去2年7個月在行政院任職每天都過得相當扎實,沒有一天懈怠過,但到社會上服務大眾就像進入另一系統,也感謝當初鄭校長牽線,讓他有機會到行政院服務,「剛接獲訊息頭很暈,忐忑不安」。黃義佑認為,出社會即代表中山,在南部是首屈一指的大學,所以再艱困的任務都要完成。
黃義佑自2005年起即參與中山行政工作,陸續曾在研發處、產學中心(現產學處)服務,在總務長任內也推動許多校務改革,此次任期屆滿回到學校接下第三位副校長職位,他也向兩位副校長請益,希望與中山行政團隊一同努力。
工學院李志鵬院長榮獲2019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本校工學院李志鵬院長獲選2019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研究工程師與科學家領域會士(Fellow)!IEEE Fellow為該學會最高等級會員,也是該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IEEE Fellow每年由同行專家會員評選,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會員總人數的0.1%。由於每年當選的IEEE Fellow人數少,當選者被認為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具有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IEEE的全稱是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國際電機與電子工程師學會),它是一個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通訊科學工程師的學會,IEEE是當今世界電子、電機、計算機、通訊、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其各專業分會的出版物也是國際上具權威性的學術刊物,是各國電子電機領域科學家和學者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的首選之一。
IEEE會士申請領域分四類,包括應用工程師、教育家、技術管理、及研究工程師與科學家,每一IEEE會員僅能選擇一類會士領域申請。
機電系嚴成文教授榮獲師鐸獎
國立中山大學機電與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嚴成文任教近30載,他自創「電影法則」,只要學生在電影院能做的事,像是吃爆米花、上廁所及睡覺等,在課堂上都被允許;開放創新且認真的教學態度不僅創下選課人數超過500人的紀錄,也在校內拿下四次「傑出教學獎」,今年更獲得師鐸獎(教學類)殊榮。
嚴成文的研究專長為機器學習與睡眠醫學。他在自我介紹上寫著:「小時後爸爸笑我太膽怯,到現在媽媽還會嫌我笨拙,但是我漸漸知道我的勇氣和智慧是出現在不同於他們期望的地方。」育有兩個兒子的他更提到,「現在我的大兒子是長髮過肩的重金屬樂手,小兒子是視富貴如浮雲的專職小說家,雖然都不在我和內人的預期中,但是我們深深以他們為傲。」充分展現其尊重個體發展與多元價值的教育理念。
「一個人長到18歲雖已是『半成品』,但大學是他們社會化的第一步,仍是非常重要。」嚴成文語重心長地表示,有些長輩批評「年輕人一代不如一代」,對此他不以為然,「現在孩子要面對的誘惑實在太多,像我一不小心也會被手機綁架」,科技的進步讓資訊爆炸且速食化,此外,相較以往,年輕世代在較為進步、多元包容的社會成長,公民素養較佳,也比老一輩願意向教師表露心聲;但也因生活在聲光影音充斥的環境中,對於較為制式的教學內容接受度不高。「現在老師的競爭對手是youtuber,還有所有在網路上查得到的知識」,嚴成文指出,教師的教學方法應隨時代改變,「否則學生為什麼要坐在課堂上三小時,聽你講那些他上網搜搜就能查到的資訊?」。
於是他開創了讓上課就像看電影的教學方法。曾在中山大學開設19門不同課程的嚴成文,第一節課便開宗明義表示,希望學生把教室當成電影院,大家享有吃東西、喝飲料、滑手機甚至睡覺等權利,但身為這部電影的導演,「你們睡覺我可以包容,但是會難過;如果這部電影不好看,你跟我得各負一半責任。」說也奇怪,學生聽了這番話,反而很少濫用這些「特權」。
對於榮獲師鐸獎,嚴成文最想說的是「謝謝那些曾經教會我的學生。」他回想某年教授自動控制課程,每堂課都重複講述重要的公式、原則及應用層面,但每次下課,總有一名學生來敲他研究室的門,表示聽不太懂,想再問一次。這樣的狀況持續了好幾個星期,直到有一天,嚴成文終於忍不住抱怨:「同學,你是在折磨我嗎?這些我們已經重複說了N次了啊!」只見學生低下頭默不作聲、一臉尷尬,嚴成文只好再講一次。後來,他從實驗室研究生口中得知,這名學生遭逢重大車禍,康復後記憶力受損、學習能力大為下降。「聽到這個訊息時我真是非常汗顏,十分慚愧!」嚴成文說,自己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很大教訓:永遠保留空間給表象下的真實,讓每個孩子發揮自己最大的可能性是為人師表的責任。
除了學生,嚴成文也要感謝去年榮獲師鐸獎(行政類)的中山大學物理系教授兼副校長蔡秀芬,因為她擔任教務長時,創建了「教學績優教師」制度,讓大學教師專注於教學的表現能被看見,同時證明教授不只重研究,更能將研究成果反饋、教會學生,使其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此外,他也感激曾經給予幫助的學校同仁,使他在教學路上常保誠意與熱情。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嚴成文自許能為台灣培育出結合高科技與醫療的跨域人才,迎向人工智慧時代來臨的挑戰。
光電系林宗賢教授團隊作品「智慧調光照明玻璃」榮登三冠王
2018年I-Zone全國創新顯示暨照明專題競賽結果出爐,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宗賢師生團隊作品「智慧調光照明玻璃」,在與台大、清大、交大及台科大等全國13個入圍隊伍激烈比拼後,奪下最佳發明獎(首獎),獲得獎金10萬元。
中山大學團隊成員包括光電系特聘教授林宗賢、博士生李承璋與曾衡逸、碩士生張立旻及大學生林冠吾,師生研發成果備受政府單位及產業界高度肯定。六月底先獲科技部「創業傑出獎」、8月30日又在全球華人最大創新設計競賽盛事「光寶創新獎」摘金,隔日又拿下I-Zone全國創新競賽最佳發明獎,可說是「三冠王」。
中山光電系特聘教授林宗賢表示,現今的智慧型窗戶可以隨著使用者在不同的時間、天氣、日曬程度、溫度或是景觀的狀況下,自由地調整隱私、採光、隔熱等效果,但是在沒有光線的夜晚,智慧型窗戶就失去光線調節的功能。為了解決問題,中山團隊研發出「智慧調光照明玻璃」,將LED照明系統整合至玻璃中,「讓透明玻璃在夜晚變成電燈!」。也就是說,當有外在自然光線的時候可以調製光線,光線微弱的時候,則可以依使用者需求調整照明強弱,整合出更完整的智慧建築使用模式。
中山光電系博士生李承璋提到,這項研發可以在透明狀態、隱私保護狀態以及照明態的三個模式之間切換,未來希望能夠成為一項新穎的建築材料並整合在建築中,為建築和室內設計領域帶來更多不同的應用設計。「想像一下,一扇窗戶在早上是透明,讓你看到窗外美麗的風景,到了晚上,又可以切換成面光源模式,成為室內光線!」。李承璋進一步解釋,未來也可應用在屋頂做成天窗,白天的日光灑進房屋中替室內帶來明亮,到了晚上陽光退去,開啟了照明智慧窗的照明功能,供給室內足夠適量的照明,增進了能源上的利用。
被問到若商品量產,最想應用在哪棟建築物上?博士生曾衡逸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台北101大樓!」未來他們期待將中山大學的研發成果讓國際遊客目睹,在全台最高的建築物上,將「中山之光」發揚光大。
機電系林哲信特聘教授「高信賴之低成本尿液感測晶片」團隊與光電系林宗賢特聘教授 「多功能智慧窗戶薄膜」團隊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新創獎
本校機電系林哲信特聘教授師生團隊所研發的「高信賴之低成本尿液感測晶片」技術,與光電系林宗賢特聘教授師生團隊所研發的「多功能智慧窗戶薄膜」,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新創獎。
機電系林哲信特聘教授團隊成功研發「新型溶液感測器」,1秒鐘就能檢測出尿液、唾液、汗水等液體中的酸鹼度、溫度及離子濃度,還可使用手機遠端快速掌握生理狀況。師生團隊將與國內衛浴設備業者共同開發「智慧馬桶」,為國人健康把關。未來還能應用於老年長照、醫療快篩、口腔保健、智慧衣生理感測及水質監測等領域。
光電系林宗賢特聘教授團隊則研發「多功能軟性智慧窗戶薄膜」,此創新材質可直接貼附大樓或汽車玻璃,經由手機 APP 隨時調控透明與遮蔽狀態,團隊現正積極募資預計年底進入量產。
第十五屆國家新創獎得獎名單
https://innoaward.taiwan-healthcare.org/NewsDetail.php?REFDOCID=0pj70vhv3h8ipvmu
中山工學院攜手中科院研發陀螺儀晶片 培育光電人才
國立中山大學與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攜手合作,由中山工學院李志鵬院長與中科院飛彈所楊睦雄所長代表,雙方簽立合作意願書,未來將共同投入陀螺儀晶片模組研發,並為國家培育光電人才。
陀螺儀是一種用來感測與維持方向的裝置。在軍事國防、商業航空、海防工業、太空衛星與新興產業,例如無人載具、空拍機、自動駕駛車、機器人、遊艇等設備中扮演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法國市場研究公司Yole Development 最新的調查顯示,此產業在未來五年內將有4%至22%左右的成長,因此在產品的創新研發及應用上,相當具有開發潛力。
雙方結盟源自於先前科技部整合型計畫的合作無間。國立中山大學矽光子團隊包括計畫主持人光電系邱逸仁教授、李晁逵教授、林宗賢教授、洪勇智副教授、于欽平副教授、魏嘉建副教授、王俊達助理教授以及電機工程學系王朝欽教授,在新型的微機電晶片相關光電技術領域發展多年,技術執行能力相當成熟。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則擁有國內知名的國防科技團隊,在陀螺儀的技術領域上,具備穩固基礎,更對於其應用方向及市場發展性有著專業的敏銳度。
李志鵬院長指出,本校工學院研發能量非凡,希望此次由矽光子團隊揭幕的合作是一起點,往後能夠開發更多面向領域的產學合作機會。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楊睦雄所長也表示,透過此次合作計畫的提出與執行,整合雙方領域的專業,期能研發出具創新性的元件,達成放入系統測試的設定目標。
雙方將透過整合型研究團隊,達致團隊合作、儀器與資源共享。同時經由計畫的執行,培養光電元件與模組的設計、封裝和測試人才,學生將可獲得理論與實作兩方面扎實完整的訓練。
資工系黃英哲教授與海科系洪慶章教授跨域攜手成立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
為解決台灣傳統養殖產業面臨的諸多挑戰,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教授洪慶章與資訊工程學系教授黃英哲跨域攜手成立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透過高靈敏水下攝影系統、紅外線自動觀測、遠端自動投放飼料APP並導入AI,轉化漁民數十年寶貴養殖經驗,運用科技協助漁民智慧管理。
漁民作業的最大挑戰為混濁的養殖池水質,因蝦隻的成長好壞取決於餵食的飼料數量與時間點,然而混濁的水質讓漁民幾乎無法以肉眼判斷蝦隻的健康情況,容易造成過度餵養蝦群,導致水中殘留過多的殘餌與排泄物,使水質更加惡化。而不良的水質若增生細菌,進而使蝦隻生病,便可能導致全池覆沒。
憂心高齡漁民有時得冒著惡劣天氣熬夜巡邏養殖池的洪慶章與黃英哲成立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運用洪慶章與台灣海洋中心合作開發的高靈敏度水下攝影系統 (UVS)來錄製全彩即時影像,透過紅外線技術自動化觀測及預警24x7全天候不中斷的蝦隻動態。團隊也開發了可讓漁民遠端操控並透過智慧化軟體自動控制投放飼料、排放汙泥等日常工作的手機APP,有助於保持健康的水質,同時也大幅減少漁民體能負擔與夜間勞動的危險性。
除了影像監控,黃英哲提到,傳統養殖業看天吃飯,難以照著固定規則運行,是養殖業導入自動化管理系統時最大的絆腳石,「但AI卻可以補足缺口」。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分析大量資料,運用強化的監控影像資料來「訓練」機器協助漁民決策投餌時機,並透過機器學習來建立蝦隻成長模型,掌握池裡蝦隻的數量、大小與移動速度。有了這些科技,資深漁民數十年的寶貴經驗得以轉化成可永久傳承的數位資料。
此外,為因應資料數據暴增以及妥善留存問題,團隊也與業界合作,希捷科技亞太區業務副總裁楊曉東認為,團隊有效運用最新科技與大數據解決漁民痛點並增加產收,正是各行業組織如何活用資料和AI技術改善生活、工作的重要典範。
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以減輕當地漁民工作量、降低生產成本及提高營收為目標,使高齡漁村再次繁榮,並使養殖產業更永續。為此,黃英哲也與資工系副教授張雲南、資工系教授鄺獻榮合作,共同開發養殖自動化管理所需之電子、資訊、物聯網等相關技術,也獲得科技部「人工智慧」、「半導體射月」、「智慧農業」以及校內研發處等大型專案支持。
電機系魏家博助理教授
魏家博助理教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2011年取得博士學位,之後於中央研究院擔任博士後研究學者,發展人臉辨識、單張影像三維人臉重建等技術,並發表多篇著作於國際頂尖期刊、國際知名會議。除了學術發表,所研發之影像辨識技術已申請一項美國與台灣的專利,技轉人臉辨識技術給相關廠商。2014年以處理被遮蔽人臉辨識方法之論文獲得科技部博士後著作獎。2017年於晶睿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資深工程師,以深度學習方法開發人臉偵測、多視角行人偵測、行人再辨識等技術。2018年8月回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任教,期望能將電腦視覺理論應用至更多實務問題。
資工系徐瑞壕助理教授
徐瑞壕博士於2018年8月起,於國立中山大學 資訊工程學系擔任助理教授,亦兼任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的學術暨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委以及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安全研究中心的密碼科技組組長。徐博士分別於西元2002年以及2004年獲得東海大學資訊工程學士以及碩士學位。國立中山大學博士班期間,受范俊逸 教授指導,進行無線行動通訊安全及隱私性保護等相關研究,並於西元2012年獲得資訊工程博士學位。博士後研究經歷方面,分別在西元2012年6月年至2014年11月期間,於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在西元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間,於國立新加坡設計與科技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合作創立)的資訊安全研究中心(iTrust)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並於西元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獲聘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資料儲存研究院的研究科學家。
其在博士班研究期間從事無線通訊安全與隱私性保護密碼學等相關研究,博士論文“可實現隱私保護及前推私密性之無線通訊認證技術研究(The Study of Practical Privacy Preserving and Forward Secure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ie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獲頒中華民國資訊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獎以及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賴溪松論文獎博士論文優等獎。在學期間,於西元2007年8月至12月,獲得先進資訊安全科技國際合作計畫的獎助,於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進行交換研究。於西元2010年6 月至9月,獲得德國學術交流總署與科技部的暑期青年交換研究獎學金,並於德國達姆斯塔特工業大學(Technische Universitat Darmstadt, TU Darmstadt)的達姆斯塔特先進資訊安全研究中心進行交換研究,期間受Mark Manulis教授指導,進行群體數位簽章(Group Signatures)的學術研究。於次年,西元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間,再次獲得台德國三明治計畫獎學金(DAAD/MOST Sandwich Scholarship Programme),於同單位與指導教授,延續先前的研究工作,成果並發表於著名的Cryptology and Network Security國際學術會議。博士班期間,在美國以及德國進行國際交換研究共1年6個月,並於西元2012年博士班畢業並獲得斐陶斐學術榮譽會員。
目前研究領域包含物聯網、無線通訊、行動通訊網路、區塊鏈以及第五代行動通訊的安全,特別是在以下的研究領域,如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 IoT)、巨量機器裝置間通訊(Massive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 MMTC)、邊界以及霧運算(Edge/Fog Computing)、裝置間通訊(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D2D Communications)以及資料科學的通訊與應用。
學術服務方面,徐博士曾於西元2014年擔任IEEE co-sponsored Asia-Pacific Network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Symposium (APNOMS) 的出版主席,於西元2016年擔任APNOMS 2016的技術議程委員,以及西元2017年擔任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net of Things, Embedded Systems and Communications (IINTEC) 的技術議程委員。其亦擔任一些知名國際期刊以及國際會議的論文審稿人,如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Sensors Journal, IEEE Computer Magazine, IEEE Network Magazine,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etters, IEEE Access,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ystems,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ICC), IEEE Globecom等。
光電系王俊達助理教授
王俊達助理教授畢業於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2012年完成博士學位,研究領域為液態光子晶體,之後,以科技替代役博士後研究員身分留在原單位服務,並擴展研究領域至奈米製程上,開始矽光子學領域研究。2015年獲得科技部補助為期三年之「獨立學者專題研究計畫」案,以計畫主持人身分執行「液晶矽光子元件的研究與開發」主題。計畫執行期間,前往比利時根特大學電子資訊學系以及香港科技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擔任訪問學者。研究交流內容分別為液晶於矽光子元件上的整合研究以及藉由微型光配向技術開發高效率的光柵以及透鏡元件。2018年獲得科技部第一屆『年輕學者養成-愛因斯坦培植計畫』補助,爾後於2018年9月正式加入光電工程學系。
於未來學術研究的期許,他希望實驗室的研究方向,能夠兼顧學術價值以及產業應用,能夠協助解決產業界所面臨的問題。更重要的任務,是能夠將自身所學傳授給學生,期許學生畢業後,能夠成為台灣科技產業的重要人才。
材光系研究生簡于傑榮獲2018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電子元件學會碩士生獎學金
中山大學材光系研究生簡于傑去年五月就讀大三期間,以第一作者身分撰寫的研究論文,登上全球電子元件領域最好的期刊,今年再展現個人好成績,榮獲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電子元件學會(IEEE)碩士生獎學金,得到美金2000元獎學金(約台幣6萬元),也是台灣最年輕的得獎者。
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 Electron Device Society)日前公布2018年電子元件學會碩士生獎學金得獎者,就讀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碩士班一年級的簡于傑,是亞太地區唯一得主,更是全台灣最年輕的得獎人。此獎學金往年得獎者多為碩士二年級或博士班學生,簡于傑剛升上碩士班一年級即獲此殊榮,成為台灣最年輕得主。學習及研究成果豐碩,讓評審團相當驚艷,他將成果歸功於指導教授與學校。
簡于傑表示,能獲得此獎學金最大的關鍵點主要靠教授及學長指導,如何在資料準備時吸引評審目光,加上在校研究室提供豐富學術資源,和同儕間互相討論、切磋才能有好成績。簡于傑特別感謝物理系講座教授張鼎張與材光系副教授蔡宗鳴,他相當佩服張鼎張教授研究和教學熱忱,「在張老師身上學到許多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知識,更學到老師負責的態度,張老師無疑是我的啟蒙老師,沒有張老師對我的付出,根本不可能拿到這個獎」;蔡宗鳴老師不僅待人親切,也樂意幫助學生解決疑難雜症,總能在討論過程中增加對研究的敏銳度。
簡于傑進一步提到,平常在做實驗室會特別專心,並且花時間在研究上,遇到困難之處向學長學姐請益。他舉例,經常在思考研究數據遇到盲點與死角,往往會忽略自己認為理所當然的層面,若與前輩討論並在書本上尋求答案,格外有助於研究,但最重要的是自己願意下功夫。他認為還處於年輕階段,必須不斷地給自己進步的動力與目標,感覺得到此獎學金僅是開始,接下來要更努力做研究,但仍謙虛地說「沒預料自己會獲獎」。簡于傑目前已發表5篇SCI國際期刊,並參與3個產學合作計畫。
IEEE EDS Master Student Fellowship自2007年起,每年度提供至多3個名額,分別於美洲、歐洲以及亞太地區各選出一名獲獎者,申請者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其獲獎資格需展示申請者在電子元件領域內,擁有足夠的研究能量和執行研究計畫的能力。
環工所教授高志明教授團隊 榮獲第11屆東元Green Tech國際創意競賽冠軍獎
第11屆東元Green Tech國際創意競賽成績揭曉!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師生團隊,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全方位綠色整治技術與基質開發」為題奪冠 ,亞軍與季軍則由台大包辦。
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22日舉辦Green Tech國際創意競賽,其中「主競賽」展現台灣的大學師生有關節能減碳的創意;「國際賽」展現各國家地區的生活環境和技術升級。東元Green Tech國際創意競賽每年有數百位國內外科技領域的大學與碩博士師生參與,今年共有來自中山、台大、成大、清大、交大等超過200名大學校院師生,共40件的作品,經過嚴格評選後進入決賽匯集台北。
中山大學團隊以解決土染及地下水議題奪得冠軍。團隊由環工所教授高志明、博士後研究員許藝騰指導,帶領學生歐峻豪、林韋翰、夏國芳、羅勺格、李慈馨,透過經濟有效且務實的汙染處理技術,降低業者整治含氯汙染物汙染場址的整治成本,僅占國外市售整治產品成本的五分之一,使業者能在經濟和效益的雙重考量下,有效解決含氯汙染物造成環境汙染問題,達到環境復育及綠色整治的目的。 中山環工所團隊表示,台灣工業快速發展,土地汙染問題層出不窮,對國家經濟、人體健康及環境品質都產生極大衝擊,目前國內列管的土壤與地下水汙染場址超過2千7百個,希望透過這項發明對台灣有所貢獻,也看好此技術應用在國外的開發潛力。
中山環工團隊指導教授高志明多年前赴美拿到博士學位後,曾在美國環境工程業界任職近五年,因此了解業界的考量。重視環保的高志明回國投入研究後,便致力協助產業界,期能達致降低成本且兼顧環保效益的雙贏局面。他表示,綠色修復整治土壤及地下水,如果沒有考慮到生態層面,就是開挖並焚化,不過若是能做到現地處理、以生物方式修復,被動式的整治,就能降低二次汙染。
本次競賽由中山大學摘金,台灣大學拿下第二名和第三名,參賽團隊包括成功大學團隊提出「微藻處理豬糞尿廢水之循環經濟模組」,在廢水中可以生長很好,和廢水中的其他菌種可以形成良好共生。台北科技大學團隊推出「循環液流式鋅燃料電池儲能設備」,可經還原模組吸收電能後重複使用,透過電能管理系統提升系統效率。交通大學團隊推出「超低功耗之全數位驅動LCD」計畫,設計出功耗僅市售TFT LCD資料驅動IC的50%,可降低功耗使用。
2018東元Green Tech國際創意競賽主競賽得獎名單:http://www.tecofound.org.tw/greentech-contest/2018/download/2018results_main.pdf
空汙來源無所遁形 資工系師生創AI無人偵測機群奪冠
VIDEO
若無法正常瀏覽影片,請點選網址:https://youtu.be/FKbU2qvU95o
「2018開源天下─第二屆全國大專校院開源軟體程式創意設計競賽」結果揭曉,資工系李宗南老師指導資工系碩士班學生劉軒佑、李培暉、陳陞研發「AI人工智慧空污空拍機」,奪下冠軍及最佳產學加值應用獎,此空拍機既能彌補地面觀測站定點偵測空污值的不足,也能消除偵測死角,有助提供更精準的即時空污資訊。
資工系師生研發偵測空汙的智慧無人機群,在無人機加裝「汙染感測器」,透過4G行動網路傳輸控制訊號來做超視距遙控無人機群。並運用GPS定位,結合AI群體搜尋演算法,讓無人機群自動搜尋飛行,偵測的高空空氣各項汙染數值。資訊工程學系教授李宗南表示,智慧無人機群系統,可打破地形限制,能迅速偵測空汙的來源,繪製空汙三維地圖,揪出空汙製造者,具有阻嚇作用。未來若能跟環保相關單位合作,可為改善空汙盡一份心力。
空氣汙染是近年受社會大眾所關注的議題,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民眾對於空氣品質也愈來愈重視,對於空汙的即時偵測也更為重要。以台灣為例,傳統的空汙偵測方式多採用「定點偵測」,即地面觀測站,此方式有其優點和準確性,但感測範圍容易受限於地形的影響,靈活性也相對較低。
教育部資通訊軟體創新人才推升計畫主要擘劃人郭耀煌表示,開源軟體最重要的就是在交流,而參加競賽的重點不在於得獎,而在於由學習與實踐的過程;工研院組長江滄明認為,目前產業界積極推動開源軟體技術概念及運用以減輕研發成本,白話來講就是「拚經濟」,非常看好得獎團隊未來持續使用開源軟體來開發作品,並兼具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及共享經濟意涵。
「開源軟體程式創意設計競賽」行政院「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規劃引進開源軟體社群,從做中學加速培育軟硬智慧科技整合人才,由經濟部技術處、教育部資通訊軟體創新人才推升計畫指導,今年由中山大學雲端運算研究中心、工研院、資策會及高雄大學主辦,各隊伍經過整天渾身解數報告展演、激發創意,期待將所學回饋社會。
教師風采
◆以下老師106學年度第2學期通過升等!!
(1)電機系李杰穎老師升等為教授。 (2)電機系馬誠佑老師升等為副教授。 (3)機電系吳美玲老師升等為副教授。
◆機電系許聖彥老師升等為副教授(107學年度第1學期通過升等)!!
◆電機系莊子肇副教授及光電系于欽平副教授榮獲106學年度本校教學傑出獎。
◆電機系馬誠佑副教授、光電系于欽平副教授、機電系程啟正教授、電機系莊豐任助理教授、電機 系莊子肇副教授、資工系楊昌彪教授、環工所林淵淙教授榮獲「106學年度本校教學績優獎」。
◆電機系黃義佑教授自108年1月1日起兼本校副校長。
◆機電系吳美玲副教授借調至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擔任副主委。
◆資工系范俊逸教授借調至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擔任執行長。
◆環工所袁中新教授借調至高雄市政府擔任環保局長。
◆環工所林淵淙所長借調至台南市政府擔任環保局長。
◆電機系王朝欽教授榮獲IEEE傑出講師(IEEE Circuits and Systems Society Distinguished Lecturer)。
◆電機系王朝欽教授榮獲「IEEE Tainan Section Outstanding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
◆電機系謝東佑副教授榮獲「IEEE Tainan Section Best Young Professional Member Award」。
◆機電系林哲信特聘教授「高信賴之低成本尿液感測晶片」團隊與光電系林宗賢特聘教授「多功能 智慧窗戶薄膜」團隊榮獲第十五屆國家新創獎。
◆機電系嚴成文教授榮獲教育部107年師鐸獎。
◆機電系朱訓鵬教授輔導博士生楊博宇同學榮獲2018年總統教育獎,具體展現教育愛的精神。
◆資工系黃英哲教授、郭可驥教授、電機系Robert Reiger教授以「人體生理訊號感測裝置與智慧 衣」技術,參加科技部2018未來科技展獲頒「未來科技突破獎」。
◆材光系郭紹偉教授榮獲日月光集團講座教授。
◆材光系蔣酉旺副教授榮獲107年度臺綜大「年輕學者創新研究成果選拔」工程組優等獎。
◆光電系洪勇智副教授榮獲台灣電子材料與元件協會2018傑出青年獎。
◆光電系洪勇智副教授榮獲107年度臺綜大 「年輕學者創新研究成果選拔」佳作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獲選為中華民國環工學會會士。
◆工學院李志鵬院長榮獲2019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通訊所黃立廷教授榮獲IEEE Life Fellow。
●TOP
106學年度第2學期本校「教學優良課程」本院教師名單
單位 教師
課號 課程名稱
電機系 周孜燦 EE5326 演算法設計及分析
邱日清 EE2710 嵌入式軟體設計
EE3712 以微控器為基礎之電路設計實務
洪子聖
EE5514 射頻通訊電路設計
莊豐任 CE102 科技前沿
EE4107 半導體元件(二)
EE5105 光電元件
馬誠佑 EE2101 電子學(二)
EE4108 微電子技術
EE5112 固態電子元件(二)
謝東佑
EE2007 電工實驗(二)
EE3705 實用數位系統設計
EE5729 系統晶片測試
陳有德
EE2007A 電工實驗(二)
陳伯煒
EE1201 微分方程
鄧人豪
EE5409 電力系統可靠度
機電系
邱源成 MEME316 機械設計實務
MEME568 奈米加工學
李榮宗 MEME564 潤滑理論與應用
王郁仁 MEME573 智慧製造與監測技術
林哲信
GEAI1333 工程化學
MEME209A 應用電子學
莊婉君
CE102 科技前沿
許正和
MEME208 機動學
程啟正
GEAE2410 科技發展與人類文明
楊儒
MEME601 太陽能空調系統設計
彭昭暐
MEME209 應用電子學
MEME432 智慧製造聯網整合技術
曾逸敦
MEME309 控制實驗
MEME309A 控制實驗
劉耿豪
MEME408 工程統計學
MEME432 智慧製造聯網整合技術
資工系 王友群 GEAE2406 現今科技與社會
柯正雯 CSE132 C程式設計(二)
范俊逸 CSE480 資訊安全
江明朝
CSE270 作業系統
CSE573 高等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材光系
林仕鑫 MOES217 電磁學(二)
孫佩鈴
MOES333 材料機械性質
MOES526 差排理論
洪金龍 MOES233 有機化學(二)
張志溥
MOES507 電子顯微鏡
郭紹偉
MOES216 物理化學
陳智彥
MOES432 材料顯微分析技術
蔣酉旺
MOES319 高分子物理
賴怡璇
MOES203 工程數學(二)
光電系
洪勇智 EO1043 光纖通信系統
EO5141 半導體雷射原理與應用
陳俐吟
EO1055 沉浸式體驗概論
EO2017 電子學(二)
EO2018 電子學實驗(二)
張美濙
CE102 科技前沿
于欽平
EO1054 創新資訊科技應用
林宗賢
EO2016 幾何光學實驗
邱逸仁
EO3026 光子學實驗
環工所
林淵淙 CE102 科技前沿
CE103 自來水工程導論
ENVE774 能源管理與污染防制
陳康興 ENVE521 書報討論
ENVE535 環境流體力學
施育仁
ENVE552 水污染與防制
陳威翔 ENVE551 廢水生物處理方法
ENVE582 環境毒物學
袁中新 GEAE2409 污染防治與環境管理
通訊所
曾凡碩 EE3618 數位通訊應用
ICE502 隨機過程
學生榮譽
◆電機系蔡智宇同學、機電系楊博宇同學及環工所張頊瑞同學榮獲本校106學年度博士生優秀畢業 論文獎。
◆電機系王朝欽教授指導施翔于同學參加The 9th Electrical Power,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Controls,and Informatics Seminar 2018榮獲Best Paper Award
◆電機系施信毓老師指導周宏儒與劉岳衢同學榮獲「2018 第十八屆旺宏金矽獎」設計組優勝獎。
◆電機系葉家宏老師指導黃耀葆、林旻慧、林于楊、黃致翔與林楚涵同學榮獲「2018電腦視覺、圖 學暨影像處理研討會舉辦之基於深度學習及二維影像之室內三維深度空間建構競賽」第一名。
◆機電系黃永茂教授指導碩士生許翼鵬榮獲上銀碩士論文獎-優等獎。
◆資工系范俊逸老師指導碩士生蘇暉博以論文題目「可防止提權攻擊之階層式安全比特幣錢包機」 榮獲台灣網路智能學會106學年度最佳博士論文獎。
◆資工系陳坤志老師指導學士班學生賴保宏、陳哲儀參加教育部智慧製造電子應用聯盟舉辦之「智 慧製造大數據擂台賽」榮獲第一名。
◆資工系林俊宏老師指導學士班學生傅傳凱、李承祐榮獲2018車用電子創新發明競賽創新理念組優 等。
◆資工系楊昌彪教授指導碩士生林必祥榮獲2018年第4屆旭泰科技論文獎一般大學科技論文競賽 類「優良創意獎」。
◆材光系研究員王光國博士榮獲「中國材料科學學會107年會暨50週年慶」海報論文競賽-鋼鐵與 非鐵金屬材料 特優獎,論文題目「錳鋁先進高強度鋼熱浸鍍鋅合金化反應研究」。
◆材光系蔡宗鳴教授指導之博士生吳政憲榮獲「中國材料科學學會107年會暨50週年慶」海報論 文競賽-電子(介電、積體、封裝)材料 優等獎,論文題目「Utilizing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Technique to Recover the Failed Resistance Random Access Memory Devices」。
◆材光系蔡宗鳴教授指導之大四生張庭瑀榮獲「中國材料科學學會107年會暨50週年慶」海報論 文競賽-電子(介電、積體、封裝)材料 優等獎,論文題目「Study on Resistive Switching Mechanism of Ta2O5-base Resistance Access Memory by Supercritical Fluid Nitridation」。
◆材光系研究生簡于傑榮獲2018 美國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電子元件學會碩士生獎學金。
◆材光系由張六文教授指導大四生劉彥廷、黃庭緯、蘇游程、張晟睿、林怡吟等5位同學組成之團 隊隊名「★↘卍煞氣の材料魔法使い卍↖ ☆ 」,榮獲中國材料科學學會主辦之「第二屆材料學堂 知識競賽」全國第三名。
◆光電系研究生黃得勝榮獲「2018臺灣能─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大專太陽能光電創新應用 組」佳作。
◆光電系鄭宇航同學榮獲107-1學年度優秀研究所僑生獎學金。
◆光電系湯承哲同學榮獲科技部106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研究創作獎。
◆光電系陳中棋同學榮獲107學年度本校新生盃男子桌球冠軍。
◆光電系榮獲107學年度本校新生盃男子籃球第三名。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研究生曹家麒、鄭芸青、許藝騰發表學術論文,榮獲107年度環境工程實 務技術研討會-傑出海報論文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研究生夏國芳、林金魁發表學術論文,榮獲107年度環境工程實務技術研 討會-傑出海報論文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研究生王喬安、林菀鈴、羅勺格發表學術論文,榮獲107年度環境工程實 務技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許藝騰博士及歐峻豪、林韋翰、夏國芳、羅勺格、李慈馨同學榮獲東元 Green Tech 國際創意競賽冠軍。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夏國芳及黎金敏同學榮獲第10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海報競賽第 四名。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王喬安、羅勺格及李慈馨同學榮獲第10屆地下水資源及水質保護研討會海 報競賽第二名。
◆環工所袁中新教授指導研究生王詩雯發表學術論文「以自製CuO/TiO2及CeO2/TiO2改質觸媒 光熱催化氧化氣態Hg0之比較研究」,榮獲107年度環境工程實物技術研討會-傑出海報論文 獎。
◆環工所袁中新教授指導研究生黃相文發表學術論文「創新性奈米CeO2/TiO2光熱觸媒表面特徵 分析及較低溫環境下對Hg0光熱催化氧化效率之探討」,榮獲第八屆海峽兩岸環境與生態會議- 武夷論壇「二等獎 」。
◆環工所陳威翔副教授指導研究生童方岑、張芷昀發表學術論文「添加活性碳於厭氧氨氧化系統對 藥品去除之影響」,榮獲107年度環境工程實物技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環工所陳威翔教授指導博士生陳冠甫發表學術論文「以主成分分析解析石化工業區之減量策略 」,榮獲第八屆海峽兩岸環境與生態會議-武夷論壇「優秀獎」。
◆環工所陳威翔教授指導研究生楊智淵發表學術論文「以調整pH值策略控制淨水實廠原水中高濃 度鋁離子之可行性」,榮獲第八屆海峽兩岸環境與生態會議-武夷論壇「優秀獎」。
◆環工所張耿崚教授指導研究生林佑任、陳宥丞發表學術論文「以綠色溶劑與環保觸媒快速轉化 廢棄木質纖維素為平台化學品」,榮獲第1屆大專校院綠色化學創意競賽教材與實驗組-銀獎。
●TOP
106學年度第2學期學士班學生書香獎得獎名單
系別/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電機系 甲班
賴 淇 陳成彬 黃韋程
高煜能 籃翊豪 李建賢
熊珮妤 鄭詩璇 姜鈞堯 陳廷瑋
電機系 乙班
李佳霖 莫帛郁 蘇靖凱
王振倫 吳宗懋 潘科竹 張峰瑞
康棓竣 鄭曜祥 饒梓俊 林季弘
機電系 甲班
李宏文 王英齊
林子傑 陳喻歆 謝佳軒
祁家慶 林子傑 王教燊
機電系 乙班
楊宗儫 黃子軒 莊博勛
張秀宜 張瓊文 劉雨松
鍾嘉庭 鄭宇喬 陳詩涵
資工系
梁友誠 葉怡君 鄭中翔
陳玨安 陸玉霖 許博鈞 劉建志
謝文仁 賴保宏 林廷翰
材光系
劉泰延 郭芝伶 蕭汶芸
簡雅婷 黃郁庭 王大維
曹妤瑄 李孟軒 劉彥廷
光電系
簡崟合 陳柏智 黃柏翔
劉曜綸 林宛萱 林易錦
陳竑任 郭庭慈
107年度日月光集團獎學金名單
系所
大學部
研究所
電機系
王振倫同學、高煜能同學 石如吟同學、莊博勛同學 許明煥同學、陳冠宏同學
蘇瑋智同學、林湘芸同學 曾怡嘉同學
機電系
鍾嘉庭同學、王翊慈同學 陳品均同學、張秀宜同學 蕭瑄儀同學、陳清山同學
蔡佳明同學、林雨聖同學 陳嘉萱同學
資工系
謝文仁同學、劉亭吟同學 蔣有為同學
蔡惠如同學、姚以諾同學 蘇彥儒同學
材光系
張晟睿同學、劉彥廷同學 張庭瑀同學
黃凱琳同學、林炳宏同學
光電系
郭庭慈同學、蘇峻揚同學 柯崧浚同學
林信璋同學、黃馨平同學
環工所
周豐志同學
通訊所
林凱亮同學
107學年度華立集團獎學金得獎名單
系所
姓名
機電系
藍嘉昇同學
材光系
楊智程同學
材光系
陳穩仲同學
光電系
曾衡逸同學
107學年度葉公節教授紀念獎學金名單
系所
姓名
環工所
SUMARLIN SHANGDIAR同學
機電系
蘇志曜同學
材光系
簡于傑同學
107學年度張道源講座教授紀念獎學金得獎名單
107年度國立中山大學鼓勵大學部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獎助錄取名單
系所
姓名
系所
姓名
系所
姓名
電機系
楊佩蓉
機電系
葉韋廷
材光系
王昱凱
電機系
康棓竣
機電系
王瑞宇
材光系
何孟圜
電機系
顏維亮
機電系
陳詩涵
材光系
林怡吟
電機系
吳東諺
機電系
洪柏棟
材光系
張庭瑀
電機系
胡仁柏
機電系
劉家亘
材光系
鄭丞宏
電機系
謝霆翰
機電系
蔡政廷
材光系
張詠慈
電機系
王柔蓁
機電系
江秉宸
材光系
黃詩文
電機系
石如吟
機電系
黃冠儒
材光系
劉子恩
電機系
許明煥
機電系
林粲豐
材光系
黃建勳
電機系
黃冠瑀
機電系
王俊方
材光系
黃立仁
電機系
李牧恆
機電系
葉宇祥
光電系
楊瓊儀
機電系
林瑋萱
機電系
滕景平
光電系
蘇峻揚
機電系
林耕民
資工系
陳宗暉
光電系
陳宥任
機電系
張皓林
資工系
謝文仁
光電系
蕭宇彤
機電系
張佑宇
資工系
傅傳凱
光電系
方溢薪
機電系
鍾嘉庭
資工系
周永霖
光電系
賓文曼
機電系
林子傑
資工系
林建業
光電系
蔡哲瑋
機電系
饒明哲
資工系
吳俊忻
光電系
劉韻如
機電系
陳品均
資工系
張哲魁
光電系
李玟萱
機電系
祁家慶
資工系
劉亭吟
光電系
柯崧浚
機電系
林沿丞
資工系
賴保宏
光電系
曾耀賝
機電系
尤伯瑞
資工系
吳尚浩
光電系
林伯威
機電系
黃志玄
材光系
曹妤瑄
光電系
林冠吾
機電系
王昱然
材光系
黃庭緯
光電系
施任謙
機電系
韋瑞哲
材光系
郭怡君
光電系
林廣軒
機電系
吳藺紘
材光系
劉彥廷
光電系
董政輝
機電系
莊麒田
材光系
張晟睿
光電系
陳彥全
機電系
黃威誠
材光系
趙昱婷
光電系
蘇襄
機電系
杜星語
材光系
蘇游程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學生與家長通訊 聯絡人:劉玥妏
E-mail: aex@mail.nsysu.edu.tw
電話:07-5252000轉4001-4004 傳真:07-5254009 通訊地址: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