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logo票選活動結果出爐了!!...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新版英文網頁已正式上線:https://www.engnsysu.com.tw/...

工學院暨海科院聯合春酒 中山人齊聚賀新春...

國際移動人才培育-工學院赴印尼招生與交流...

國際移動人才培育-印尼布勞爪哇大學蒞臨本院參訪...

國際移動人才培育-工學院首次領軍 前進越南招生...

國際移動人才培育-延攬優秀外籍師資...

國際移動人才培育-「乘風萬里.轉動人生」培育國際視野清寒獎助學金說明會...

卓越教學-本院全體學系已規劃於108學年度大學指考均採學系分組招生...

卓越教學-工學院全院聯合專題競賽與展示...

卓越教學-成立2個整合學程...

卓越教學-高師大附中學生參訪本院實驗室...

產學合作-參訪金屬中心與洽談合作計畫...

產學合作-參訪恩智浦半導體與洽談合作計畫及廠訓課程開設...

產學合作-本院碩士生參訪恩智浦半導體...

產學合作-南科半導體座談媒合會...

校友聯繫...

打造優質環境-工EC0007桌球撞球室修繕完工!歡迎全院師生同仁多加使用...

打造優質環境-電資大樓一至二樓(六間)公共廁所之改善工程...

打造優質環境-多功能互動教室...

 
材光系郭紹偉教授榮獲106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光電系林宗賢教授團隊-研發智慧窗戶隨時變色 榮獲科技部創業傑出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榮獲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第十六屆有庠科技講座獎」...

電機系、通訊所黃立廷教授與洪子聖教授著作榮獲美國Wiley-IEEE Press出版...

機電系曾逸敦教授-鑽研古董保時捷 開課並出書分享...

材光系吳欣潔副教授、光電系王俊達研究員榮獲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

電機系王復康助理教授榮獲2018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年輕研究創新獎」與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
  會「有庠科技發明獎」
...

 
電機系陳伯煒助理教授...

材光系陳智彥助理教授...

 
2018年「跨領域工程專題競賽與成果展」報名時間於6月1日開放報名,請全國大專院校同學
  共襄盛舉
...

財團法人平安菁英教育基金會平安菁英獎學金...

 
肌萎生立志研發罕病藥物 機電系博士生楊博宇榮獲總統教育獎...

全球魚客松高雄場落幕 中山資工系團隊勇奪3大獎...

立志研發輔具助弱勢 資工系劉庚銘獲周大觀獎學金...

擅數理愛漆彈 關丞豪透過「特殊選才」上中山電機...

 
教師風采...

106學年度第1學期本校「教學優良課程」本院教師名單...

學生榮譽...

106學年度第1學期學士班學生書香獎得獎名單...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國立中山大學分會107年度工學院推薦榮譽會員名冊...

106年度國立中山大學鼓勵大學部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獎助錄取名單...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logo票選活動結果出爐了!!


本次工學院logo票選活動結果出爐!! 即日起本院對外將以此新logo與大家見面,感謝全體師生同仁熱情參與本次活動,本院另提供抽獎獎品:工學院提袋100份及理學院福利社100元兌換券100張。
●TOP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新版英文網頁已正式上線:https://www.engnsysu.com.tw/

●TOP
工學院暨海科院聯合春酒 中山人齊聚賀新春

本院與海科院於107年3月9日共同舉辦聯合春酒餐敘,促進跨學院、跨領域的中山人交流互動,並邀請國立清華大學光電所黃衍介所長、康橋連鎖商旅陳培銘處長、宇泰工程顧問公司陳吉紀董事長、巴巴事業集團黃烱輝董事長、泓達化工公司楊宗勳董事等兩院校友及貴賓與會,鄭英耀校長、陳英忠副校長及理學院吳明忠院長等校內師長亦共襄盛舉,令此次餐會熱鬧非凡。
●TOP
國際移動人才培育-工學院赴印尼招生與交流

本院於107年2月26日再度組團赴印尼University of Brawijaya(UB)參訪招生(5天4夜),除雙方教師交流、學生面談外,亦安排本院教師演講,讓當地師生更了解教師研究領域及方向。本校與UB交流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期望未來雙方繼續維持友好關係,招收更多當地優秀學生來本校就讀。
●TOP
國際移動人才培育-印尼布勞爪哇大學蒞臨本院參訪

印尼布勞爪哇大學(Brawijaya University, UB)工學院主管代表包括Ishardita P. Tama PhD. (Vice Dean of Academic Affairs)、Dr. M. Ruslin Anwar (Vice Dean of Adninistration and Finance)、Djarot B. Darmadi PhD. (Head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t.)及Ir. Nurussa'adah MT. (Secretar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t.),於7月29日至8月1日蒞臨本院參訪。UB與本校交流已有一段時間,且有實質進展,對方對於本校參訪團的到訪也特別禮遇。本次邀請對方來訪,除促進學術交流外,更希望維持雙方友好關係。
●TOP
國際移動人才培育-工學院首次領軍 前進越南招生

本院李志鵬院長、賴威光副院長、海科院李賢華院長及本院教師代表包括電機系蘇健翔助理教授、機電系林韋至助理教授、光電系張弘文教授及電信學程黃婉甄主任等,於4月16日至19日赴越南Ho Chi Minh Cit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HCMUT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anoi (USTH)、Hano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ST)參訪交流,並與USTH、HUST兩所學校簽訂MOU,積極建立良好關係。
●TOP
國際移動人才培育-延攬優秀外籍師資


為配合外語教學考量,學校擬外加增聘10%外籍教師案。本院近期印製外籍師資徵才文宣,並透過多方管道積極宣傳,包括:委請參加國際處赴東南亞招生之教師至當地宣傳、科技部求才訊息、以及請東南亞、歐洲、北美等駐外館辦事處協助將訊息轉知當地教育機構等。截至目前本院已聘到三位外籍教師:資工系Steve W. Haga助理教授(美國籍)、材光系曼哈迪(Ahmed Fikry Mohamed Elmahdy Ahmed)助理教授(埃及籍)及材光系Johann Luder助理教授(德國籍)。
●TOP
國際移動人才培育-「乘風萬里.轉動人生」培育國際視野清寒獎助學金說明會


為鼓勵清寒弱勢學生赴海外參與各項國際活動,學校已訂定「乘風萬里.轉動人生」培育國際視野清寒獎助學金要點,唯此獎助學金申請人數不如預期,學校希望各院多加宣傳,讓更多清寒弱勢學生知道此訊息。本院業於106年9月28日舉辦「乘風萬里.轉動人生」培育國際視野清寒獎助學金說明會,針對本院弱勢學生名單逐一邀請,並邀請國際處同仁到場說明。目前本院已有1名學生申請。

【附錄】
一、說明:
      本獎學金由校友及善心人士捐贈,旨在鼓勵鼓勵本校清寒弱勢學生赴海外參與各項國際活動,
      培育學生國際視野,以提升國際移動力及競爭優勢。

二、申請對象:
      申請及赴海外期間為本校正式學籍之在校生(不含在職專班),且未曾領取本校承辦之出國獎補
      助金者。

三、申請資格:
      1.具備中低收入戶、低收入戶或特殊境遇家庭子女(查看)身分之一者。
      2.有意赴海外參與各類國際活動者,包含修讀學分、海外實習、國際志工等,未載明之國際活
         動將於審查委員會決議是否納入獎助範圍。

四、獎助項目:
      1.經濟艙來回機票費、海外學費,檢附收據核銷。
      2.海外生活費,按教育部「公費留學生請領公費及支給數額一覽表」標準及實際海外學習活
         動天數計算實際補助金額得依審查委員會審查結果及當年度經費預算調整。

五、申請時程:
      預定出國日前2-18個月內可提出申請 (每年4月、11月公告收件,並召開審查委員會)

培育國際視野清寒獎助學金設置要點 乘風萬里轉動人生獎助學金申請準備
●TOP
卓越教學-本院全體學系已規劃於108學年度大學指考均採學系分組招生

本院全體學系已規劃於108學年度大學指考招生簡章均採學系分組招生,本院將提供補助各系20萬元,共補助2年(108及109學年度),期盼能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就讀,並提高本院各學系之大學指考分數。
●TOP
卓越教學-工學院全院聯合專題競賽與展示

為發展可以普及全院各系的專題課程模式,特舉辦「工學院全院聯合專題競賽與展示」,目前已獲教務處補助經費150萬元,並於年底前辦理完畢。

希冀藉由這樣的活動,讓不同科系的學生有互相交流學習的經驗。此外,在這樣的基礎上,也可推動學生們組成跨系所的專題團隊,嘗試解決跨領域的專題問題,讓學生的專題經驗能更貼近現實工程現場。在競賽與展示活動方面,將邀請校外,特別是業界專家擔任評審,藉此讓企業界瞭解本院學生的學術專業實力,提升學生們於畢業後進入職場的身價。最後,在專題展示的當天我們將邀請台南、高雄、屏東地區的高中生前來參觀,藉機行銷中山大學工學院,讓高中生更深入地瞭解本院各系的專業概況,增加往後選擇進入本院的意願。
●TOP
卓越教學-成立2個整合學程


本院業於106-1及106-2學期推出2個整合學程,分別為:「南星產業樞紐學程」及「跨領域智慧製造學程」。

「南星產業樞紐學程」結合工學院與海科院堅強師資陣容,並引進台灣國際造船公司及中信造船公司內資深研究技術人才之實務經驗,本校與台船公司及中信造船公司並簽訂合作共識書,整合產業發展所需之學術基礎訓練與實務經驗,以強化學生對於學理與實務之鏈結,共分成四個專業分組:「設備系統科技」、「國防科技」、「能源科技」以及「船艦工程」。

「跨領域智慧製造學程」則結合機電系、資工系、材光系、光電系、資管系、應數系之專業教師,並因應政府推動「生產力4.0發展方案」,與在地產業(金屬中心、東台精機、新代科技、台灣國際造船、工研院南分院、日月光半導體)合作,組成「智慧製造跨校跨域教學聯盟」,藉由網實整合系統,以專題引導與實務案例的方式,培育智慧製造技術人才。
●TOP
卓越教學-高師大附中學生參訪本院實驗室

高師大附中於106年12月29日特地前來參訪本院實驗室,電機系-微處理機電路實驗室 及系統整合設計實驗室、機電系-熱流實驗室、資工系-應用密碼實驗室及材光系-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實驗室均精心策畫豐富的活動,並給予詳細的系所介紹,帶給來訪高中生一段充實的時光。
●TOP
產學合作-參訪金屬中心與洽談合作計畫

本院於106年12月1日邀集理學院、海科院及本院教師共12位,在陳英忠副校長帶領之下赴金屬中心參訪,金屬中心除向本校教師說明該中心學研合作機制外,雙方並進一步洽談,期許將來能有更多合作方案,共同推動南台灣經濟產業。
●TOP
產學合作-參訪恩智浦半導體與洽談合作計畫及廠訓課程開設

本院於106年12月22日安排參訪恩智浦半導體,參訪成員包括陳英忠副校長、李志鵬院長、程啟正副院長、賴威光副院長、機電系黃永茂主任、資工系蔣依吾主任等…共12名教師,希望透過此次交流促成雙方進一步之合作。
●TOP
產學合作-本院碩士生參訪恩智浦半導體

本院為協助學生認識產業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及早進行職涯規劃並儲備職場核心能力,進而提升就業競爭力,於7月18日辦理參訪台灣恩智浦半導體公司,活動內容包含:公司簡介、製程參觀及智慧製造,參加對象為電機系、機電系及材光系碩士生,共有30位同學報名,當天由材光系謝克昌教授親自帶隊參觀講解,學生們提問非常踴躍,與恩智浦互動也很熱烈,希望日後以碩士實習生或專題合作方式持續合作與交流。
●TOP
產學合作-南科半導體座談媒合會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MIRDC)受科技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委託執行「南科智慧製造產業聚落計畫」一案,主要為協助園區廠商進行智慧化的升級以及園區半導體發展規劃。南科管理局預計於今年11月中旬,將舉辦一場「半導體座談媒合會」,主要為邀請園區半導體廠商(華邦電、聯電、群創)進行半導體產業發展現況說明、技術合作及人才需求的座談媒合會。目前本院積極與南科團隊配合,希望能促成本院教師與供應鏈廠商之合作。
●TOP
校友聯繫

本院於今(107)年1月16日、2月6日及6月25日邀請各系(所)主管及各系(所)友會代表聯誼餐敘,於活動中與各系(所)友會代表交流意見,希望藉此促進中山人之互動,並增進彼此情誼。
●TOP
打造優質環境-工EC0007桌球撞球室修繕完工!歡迎全院師生同仁多加使用


為提倡本院師生之運動風氣、紓解身心壓力,本院將電資大樓地下室工EC0007桌球室予以修繕裝潢,並增加一台撞球桌,近日已完竣並正式啟用,歡迎全院師生同仁多加使用,並感謝通訊所提供空間免費使用。
●TOP
打造優質環境-電資大樓一至二樓(六間)公共廁所之改善工程

為營造優質學習環境,揮別傳統廁所老舊髒亂之感,創造舒適的如廁環境,進而提高學生學習意願,提升國際能見度,本院正進行電資大樓工EC1016、工EC1023、工EC1024、工EC2023、工EC2024及工EC2032六間廁所之改善工程。

另為響應政府新南向政策,本院近年積極前進海外招募亞洲優秀研究生,成效良好,穆斯林學生人數持續成長。本院除設置祈禱室外,並計畫在上揭6間廁所加裝淨下設備(洗滌器),以期符合穆斯林學生需求。

目前已完成技術服務招標及第一次「圖說及預算細部審查會議」。
●TOP
打造優質環境-多功能互動教室

為配合教育部高教深根計畫之翻轉教育,各院分期改善教學基礎設施,本院材光系已於2017年10月將使用率較低的工MS2001教室改造成互動教室,互動的設備與舒適美觀的環境大大強化了教學效果,教室已開始使用,學生反應非常熱烈。

資工系工EC5025、工EC5026與光電系國IR3002互動教室亦於近日完工,預計於107-1學期正式啟用;電機系工EC2018互動教室目前正招標籌備中,將計畫採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或翻轉教學的教學策略,並先以電機系謝東佑教授所開授的"開源式雛型系統與應用"與"計算機程式"課程進行試教。
●TOP

 
材光系郭紹偉教授榮獲106年度科技部傑出研究獎


科技部公布106年度傑出研究獎得主,本校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郭紹偉教授,與資訊管理學系邱兆民教授兼系主任獲此殊榮。郭紹偉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高分子非共價間作用力、有機-無機奈米複合材料、高分子自組裝奈米結構、奈米中孔洞材料、聚胜肽合成與調控及超分子材料;邱兆民教授則專攻電子商務、網路社群、知識管理及多變量分析。兩位教授在學術研究上的成就受到高度肯定。

106年度全國共有78名學者及研究人員獲獎。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是為了獎勵研究成果傑出的科學技術人才,其長期從事基礎或應用研究,提升我國學術研究水準及國際學術地位,創造社會發展與產業應用效益,展現科研成果之多元價值,增強國家科技實力。

根據遴選作業要點,申請人除應符合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主持人資格,「基礎研究類」的研究成果並應以突破科學問題為主,並具備學術原創性或具重要學術價值;「應用研究類」研究成果則以解決實務問題為主,對經濟、社會、民生福祉、 環境永續、產業效益等具前瞻科技創新,改善人類生活之知識與技術,具有重大貢獻及有具體事實者。

本校並於5月1日舉行106年度校外傑出獎項慶祝茶會,郭教授表示,8年前獲得吳大猷獎,今天得到傑出研究獎,這段過程「很困難」,若不是中山優質的研究環境,難以實現。他特別提到,現場有一位埃及學生,就是被中山的研究環境吸引,放棄香港科技大學轉來中山就讀。他感謝多位材光系前輩的提攜,包括已退休的何紐今教授、前研發長黃志青教授,現任研發長周明奇教授,引介許多優秀學者及合作過的機電系潘正堂教授。工學院院長李志鵬誇讚郭紹偉「年輕有為」,不但研究做的好,也擔任科技部高分子學門召集人,對科研發展投入具體貢獻。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71、72期)
●TOP

光電系林宗賢教授團隊-研發智慧窗戶隨時變色 榮獲科技部創業傑出獎


透過手機APP遙控,可以隨時變換窗戶顏色!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林宗賢與學生合組「中山液晶」團隊,費時一年多,研發出可貼在玻璃的薄膜,只要透過手機APP觸控,就能隨時將玻璃切換成模糊、光暗及變成投影機投影用途等功能,未來可應用在車輛和商辦大樓。這項創新發明從166組新創團隊徵件中脫穎而出,榮獲科技部「創業傑出獎」和新台幣200萬元獎金。

中山光電系特聘教授林宗賢指出,一般透明玻璃窗經常讓人覺得沒有隱私,盛夏時若在窗邊,也會有烈日灼身的感覺;為了改善這些問題,很多人會選擇貼上隔熱紙,或是安裝窗簾解決,但這些裝置都無法讓使用者在不同的時間、天氣、日曬程度、溫度或景觀的狀況下,自由的調整隱私、採光及隔熱等效果。「中山液晶」團隊成功開發出可讓使用者主動調整透光狀態的多功能智慧型窗戶,包括基本的高透視清澈狀態、具隔熱及亮度調整的黑清狀態、及隱私保護的霧狀態等功能。

這項產品可應用於不同場合。例如車用玻璃,白天可切換至隔熱狀態以阻隔刺眼的光線與熱能;晚上時,則可切換至透明狀態提供清晰的行車視野。應用於建築玻璃時,使用者能夠主動調控室內外的光線通量,夜晚時也能切換為黑霧狀態以確保生活隱私。多功能智慧型窗戶更可搭配投影設備,在玻璃上呈現高畫質影像,提高擴增實境(AR)的使用體驗。

「我們都開玩笑稱自己是『智窗王』!」中山光電系博士生李承璋和曾衡逸表示,在研發過程中,「中山液晶」團隊在開發的每一個過程親力親為,像是自行組裝設備、製作智慧型窗戶的原型,並持續進行優化改進,終於讓智慧型窗戶從厚重的玻璃,變成可捲曲的薄膜;除了環保節能,在運送和安裝方面也更簡單方便,同時大幅降低成本,使產品更具競爭力。原創新穎的智慧型窗戶技術現已通過5項發明專利,研發成果更獲多方肯定,不但吸引國內外大廠商注意,提出技術合作,更有相關企業表達投資意願。

「中山液晶」師生團隊成員包括光電系特聘教授林宗賢、博士班四年級學生李承璋、博士班一年級學生曾衡逸、碩士班二年級學生黃政智及林宏遠。

【附錄】

中山光電系特聘教授林宗賢帶領博士生李承璋和曾衡逸研發智慧窗戶產品,2016年組成「Ocean Crystal」創業團隊,並成功獲選進駐中山貨櫃創業基地,由中山大學創業中心進行商業模式、創業營運計劃書及簡報輔導,並於2017年成立絢麗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團隊自2017年獲得多個獎項,包括Touch Taiwan I-zone 最佳創意獎、OPTIC光電年會Best Student Award、國際顯示製程前瞻技術研討會與中華民國液晶年會的最佳壁報論文獎等,並參加美國洛杉磯舉辦的2018國際顯示資訊年會(SID)。

中山師生團隊以「中山液晶」為名,入圍107第一梯次的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FITI),於六個月專業商業培訓中一路過關斬將至最後決選,終於奪得佳績,獲得100萬的獎金及100萬的創業基金。
(摘錄自中山新聞)
●TOP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榮獲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第十六屆有庠科技講座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榮獲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第十六屆有庠科技講座獎」。高志明教授在近三十年研究與工作中,共發表235篇國際期刊論文,獲選國外9個知名學會會士,針對環境科技、環境復育、整治技術與環境永續發展等領域,研究成果豐碩,包括發展綠色整治技術處理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推動污染土地活化再利用、推動生態工法整治河川及環境污染、發展煉鋼廢棄物爐渣及脫硫渣之永續再利用技術、結合生質能及生態工法之再生能源技術等。

高志明教授曾擔任科技部環境工程學門召集人、台灣土壤及地下水環境保護協會理事長,榮獲美國科學促進學會會士、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會士、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等國內外榮譽。

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有庠科技講座」以推動科技創新為設立主旨,表彰國內科技人才的卓越成就,獎勵奈米科技、資通訊科技、光電科技、生技醫藥及綠色科技等五項類別,每類別各取一名,共計五名。

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有庠科技講座」:
http://yzhsu.feg.com.tw/tw/awards/winner.aspx?cid=1&id=2&n=0
(摘錄自中山新聞【亮點時刻】)
●TOP

電機系、通訊所黃立廷教授與洪子聖教授著作榮獲美國Wiley-IEEE Press出版


電機系特聘教授黃立廷與洪子聖共同著作《3D IC and RF SiPs: Advanced Stacking and Planar Solutions for 5G Mobility》一書,2018年5月獲美國知名出版社Wiley-IEEE Press出版。

《3D IC and RF SiPs: Advanced Stacking and Planar Solutions for 5G Mobility》主要闡述從八零年代以缩小化,量產到今天挑戰摩爾定律的5G封裝技術,對於封裝測試產業結構性的改變,本書對高密度與記憶體產業和射頻與被動原件產業,分別闡述堆疊、多層技術、被動原件生產技術、電性分析、製程研發、可靠度技術、產品壽命預測等課題。最後預測第五代(5G)移動所需的半導體封裝量產之技術。著作是本提供許多案例及解答的優質教科書,對未來想進入半導體產業的研究生學子有所助益。

電機系特聘教授黃立廷現兼通訊所所長,是美國賓州大學電機與系統博士,曾任職於摩托羅拉半導體部門(Tempe, Arizona)、總部研發(Schaumburg, IL)及手機部門。同為電機系特聘教授的洪子聖為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機博士,曾擔任日月光講座,獲國立中山大學及科技部傑出研究獎,擁有多項專利及成功的技轉,現擔任科技部電信學門召集人。兩位皆為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Fellow),研究佳績獲學術界高度肯定。

Wiley-IEEE Press為世界知名出版社,學術地位崇高,專門出版在科學、工業、醫學等領域有貢獻之學術著作,迄今已出版了超過350位不同領域諾貝爾獎得主的作品。

著作連結:
https://www.wiley.com/en-us/3D+IC+and+RF+SiPs%3A+Advanced+Stacking+and+Planar+Solutions+for+5G+Mobility-p-9781119289678
(摘錄自中山新聞【亮點時刻】)
●TOP

機電系曾逸敦教授-鑽研古董保時捷 開課並出書分享


大學教授鑽研古董車,不但走出低潮,還開課出書!國立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曾逸敦十多年前為了走出情緒憂谷,一頭栽進古董車的世界,經過不斷地研讀資料、向保養廠技師請教,累積了深厚的汽車知識。曾逸敦不但在校內開設「汽車學」和「世界汽車發展史」課程、出書分享,還替民間維修廠撰寫「法拉利保養手冊」;未來他計畫結合虛擬實境(VR),研發「虛擬修車」技術,除了幫助學生學習,希望也能成為維修技師的培訓系統,提升台灣車輛維修的知識與素質。

曾逸敦平時上下班都以保時捷911名車代步,不知情的校內師生常覺訝異,心想大學教授怎買得起一輛要價六百萬到一千萬元的跑車?而且還有兩輛!曾逸敦表示,其實一輛保時捷開了十年後,在二手市場的價格便跌到原價的兩成,「沒大家想得那麼貴!」他說,十多年前,自己雖然如願升上教授,但也失去生活重心,心情相當鬱悶。為了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情與活力,他決定投入研究古董車,也因此買下了人生第一輛保時捷911(1992年的964)。

「開跑車幾乎是每個男人的夢想!」曾逸敦回憶,當年開心買下人生第一輛二手跑車,沒想到卻是災難的開始。像是車子出問題時,要如何找到正確的原因和零件,通常都需要與車友討論好幾次、上網搜尋資料並向保養廠技師請教,最後還得耐心地等待問題解決。曾逸敦前前後後共買賣過9輛古董跑車,也不斷地累積對汽車的各種知識;許多大學生得知,便跑來找他指導車輛相關的專題研究,後來曾逸敦乾脆在網路上成立的一個部落格「曾教授與古董保時捷」,把一些較為實用的資訊,放在網路上與大家分享,並開始在學校裡開授汽車相關課程。為了與學生有更多互動,他陸續又在網路上成立FB粉絲專頁及同名社團,幫學生解決關於車輛的各式疑難雜症。

「老師的課程非常實用有趣!」中山機電系碩二生丁啟翔笑說,曾逸敦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會「懷疑人生」的教授,「老師常叫我們不要做沒有意義的事!」因為講話直接犀利,學生都稱老師「金毛獅王」。丁啟翔提到,每次上課,總會有同學詢問老師如何買賣二手車或想了解車輛維修原理,「因為就算現在沒有汽車,學會這些原理也能用在機車維修上,而且比較不會被誆」。

曾逸敦去年將多年研究古董車的心血集結成書,出版《保時捷911傳奇》,內容除描述古董車的國際行情與名車的眉角,也介紹他與跑車結緣的有趣故事。曾逸敦打趣地說,自己誤打誤撞,「開跑車衝出了學術象牙塔」,未來除了計畫與知名日系車廠研發最新潮的虛擬修車技術,也要繼續把有用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教學相長,樂在其中。

【附錄】
「曾教授與古董保時捷」部落格http://eatontseng.pixnet.net/blog
【粉絲專頁】曾教授的汽車世界https://goo.gl/QjvpQ1
(摘錄自中山新聞第73期)
●TOP

材光系吳欣潔副教授、光電系王俊達研究員榮獲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


本校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吳欣潔副教授、光電工程學系王俊達研究員獲核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之「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吳欣潔副教授計畫名稱為「開發熱電優值大於2之熱電單晶材料:其應用於熱電發電與熱電致冷之探討」,王俊達研究員則計畫投入「矽光子元件異質整合之研究」。

科技部表示,「年輕學者養成計畫」自去年9月受理報名後,隨即受到多方關注與迴響,來自各大專院校的年輕學者提出許多學術或社會關切且具創意與潛力的研究計畫,經過專業審查委員仔細評選,於今年挑選出67件通過的研究計畫,目前已有55件計畫核定執行中。該計畫以豐沛的補助資源與研究條件,協助年輕學者突破現有研究框架,以期能提升我國科研實力,使台灣成為培育科研人才的沃土。

「年輕學者養成計畫」依目的與重點分為兩類補助。其中,「愛因斯坦培植計畫」主要是鼓勵32歲以下年輕學者,提供3至5年,每人每年約新台幣500萬元研究經費補助,每月研究主持費3萬元,每年補助名額50名。「哥倫布計畫」則是鼓勵已具初步研究基礎的35歲以下年輕學者,以3至5年為期程,補助每人每年1千萬元,研究主持費每月5萬元,每年補助名額為30名。
(摘錄自中山新聞【亮點時刻】)
●TOP

電機系王復康助理教授榮獲2018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年輕研究創新獎」與徐有庠先生紀念
  基金會「有庠科技發明獎」



本校電機系王復康助理教授榮獲2018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年輕研究創新獎」與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有庠科技發明獎」。王復康助理教授分別於2007、2009、2013年取得本校電機工程學系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自2017年開始於母校擔任教職迄今,目前借調至昇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研發副總。其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作者身份發表期刊論文15篇、會議論文18篇、專書章節2章、並有9項美國專利獲證,研究領域包含雷達系統、訊號處理、與感測器融合等,未來將持續發展並推廣本校獨有技術並爭取產業界資源挹注。

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年輕研究創新獎」,旨在獎勵國內電子、資訊、及通訊等相關領域,在新創事業之科技研發上有潛力對未來產業應用產生重大效益之年輕優秀人士。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有庠科技發明獎」,則是以推動科技創新為設立宗旨,鼓勵國內學術界研發成果能轉化為產業應用,針對國內五項主題所開發的發明專利評選具市場價值開發潛力者授獎,王復康助理教授此次所獲得的項目為資通訊科技類。

財團法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年輕研究創新獎」
http://pan.itri.org.tw/awards/innovation.aspx?nid=EA168AD797EA4BDC
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有庠科技發明獎」
http://yzhsu.feg.com.tw/tw/awards/winner.aspx?cid=1&id=5&n=0
(摘錄自中山新聞【亮點時刻】)
●TOP

 
電機系陳伯煒助理教授


陳伯煒助理教授長期研究數據分析學(Data Analytics)及其在感測器網路的應用。2014年於普林斯頓(Princeton)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在大數據分析領域有所成績,發展全樣本分析與代表樣本分析,解決大規模數據運算的效率問題,受ACM、Springer、Elsevier的多個國際知名期刊邀請擔任客座主編。負責為期刊與國際會議規劃數據科學專刊、專會,以促進大數據計算中分治/增量分析法的發展。2016年於世界百大名校蒙納許(Monash)大學資訊科技學院擔任教職,並對數據分析學開展研究,提出的缺失樣本分析獲得醫療科技美敦力(Medtronic)公司與蒙納許大學大型戰略基金資助。於中山大學任教之後,未來將致力推廣研究成果於雲端數據運算、人工智慧與物聯網之中。
●TOP

材光系陳智彥助理教授


陳智彥助理教授進入國立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學系博士班就讀後,便著手進行奈米材料的開發,過往至今,奈米材料技術之所以能快速的發展,除了歸功於新製程的開發之外,乃是材料鑑定與分析技術的提升。製程與分析原本就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新製程的導入需經由分析來佐證其適用性;而自己本身分析技術能力的提升更有助於對新製程材料的詮釋。先後獲得「日本交流協會交換學生獎學金」與「國科會千里馬計畫」,分別前往日本東北大學多元物質研究所內電鏡專家進藤大輔教授的實驗室與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材料系知名科學家王中林 院士的實驗室進行學術交流合作。部分博士研究工作刊登於材料領域頂級雜誌ACS Nano封面,是台灣學術界第一次榮獲此殊榮。

陳博士兵役退伍之後,回到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學系並加入陳力俊院士所指導的奈米結構與動力學研究室繼續研究工作。於2014年獲得「赴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獎學金」,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化學與生物化學系Xiangfeng Duan教授與材料工程學系Yu Huang教授所指導的研究室,開始進行另一階段博士後的學術研究工作。在這裡兩年協助段教授與其合作之研究室團隊探索奈米元件在材料基礎上的可靠性評估,進而發現在材料具不同缺陷下對其元件本身的影響。最後也順利發表了很多文章,協助彼此團隊在學術上有更好的發表成果。

陳博士於2016年受王中林老師邀請前往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材料系擔任研究員,2017年於材料領域的頂尖雜誌發表獨立成果,幾間國外知名研究機構也邀請前往任職,因陳博士感受到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系主任與其他優秀教授們的熱情邀約,決定回台任教為台灣學界貢獻一己之力。
●TOP

 

 

2018年「跨領域工程專題競賽與成果展」報名時間於6月1日開放報名,請全國大專院校
  同學共襄盛舉


國立中山大學為使學生對學習目的及學以致用之概念有更深入的體悟,亦期增加學術與產業的連結及提升學習效率與興趣,藉由「多維度媒體跨領域工程人才培育計畫」之執行,以科學想像力歷程模式融入工學院基礎課程與跨領域產業課程,結合本校社科院、工學院、文學院及智崴科技的資源,進行跨領域的合作。希望能藉此提升工程相關系所學生的創造能力,更力圖培養具有多維度媒體素養與能進行跨領域合作的工程人才。

全國大專院校在校學生皆可報名參加,分三組競賽(多維度媒體-校內組、多維度媒體-觀摩組及工程創新組),參加形式為團隊報名(可跨校並混合系別參賽),每隊至少3人至多10人,指導老師至少1人至多3人。參賽者1人至多可報名3隊,但不得重複擔任隊長(即聯絡人)。

競賽活動詳細資訊請參考網站:報名網頁

2018跨領域工程專題競賽與成果展活動辦法
2018跨領域工程專題競賽與成果展海報
(摘錄自工程技術導論與專題實務創新課程模組網站)
●TOP

財團法人平安菁英教育基金會平安菁英獎學金

申請對象:大學三年級(含)以上學生、碩、博士生

申請期間:自107年9月3日起至9月26日止(申請人自行郵寄資料)

申請資格及申請表單請詳閱獎學金實施辦法

財團法人平安菁英教育基金會平安菁英獎學金實施辦法
(摘錄自財團法人平安菁英教育基金會平安菁英獎學金實施辦法)
●TOP


 

肌萎生立志研發罕病藥物 機電系博士生楊博宇榮獲總統教育獎


國立中山大學機電與機械工程學系博士生楊博宇,出生即罹患脊髓型肌肉萎縮症,他不被病魔擊倒,立志研發罕病藥物,一路從高醫、交大讀到中山博士班,近五年在SCI國際期刊共發表10篇論文。除了優異的學術表現,楊博宇更積極投入社會參與,成立「高雄市向陽自立生活協會」並擔任第一屆理事長,到處奔走幫助身障者,於7月6日獲頒總統教育獎。

楊博宇七月將從中山大學機電系博士班畢業,最近過世的知名物理學家霍金給他很大啟發。霍金名言「專注在一個不會被你身體所受限的事情去做,不要對那些你做不到的事情感到沮喪,不要讓障礙限制了你的靈魂」是楊博宇的座右銘。他回憶國中以前還能跑跳,自己是個「頑皮愛鬧的男生」,沒想到高中時肌萎症狀惡化,開始了靠輪椅代步的日子。「我自己發現,寫字時手指的力氣漸漸失去,也不太能久坐,生命一點一滴在流逝,但我不去想這些事。」

楊博宇不因身障限制自己,他自讀大學起便選擇住宿,學習自立,不但加入聲樂社團,被學長揹上國家音樂廳舞台演出,還搭上輕航機翱翔天際,並數次出訪美、日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碩士班畢業後,楊博宇曾想投入職場就業,沒想到一起投出履歷的實驗室同學都收到回音,只有他的履歷石沉大海,「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讓他深刻感受台灣企業對重障者的不友善。

雖然現在需由他人協助穿衣、拿取物品、如廁和沐浴,但楊博宇表示,與其擔憂未來,不如把握當下。他說,大部分的人認為障礙是不幸的,「我卻覺得如果今天我沒有得到肌萎,我可能也不會認識到這麼多障礙者。」他與志同道合的障礙者夥伴共同成立向陽自立生活協會,在南台灣推廣身障者自立生活運動,爭取相關權益,並辦理各式培力活動等,將障礙朋友慢慢從家裡帶出來,同時發揮同儕支持的力量,將現有的社福資源介紹給弱勢的障礙者,學習自我決定、自我負責的自主生活。

「雖然身體不便,但希望你未來若有能力也可以幫助他人。」這是楊博宇的父母從小對他的期望,而他自己的夢想則是成為一名科學家。楊博宇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利用電腦計算,模擬預測奈米尺度下分子和材料的特性和行為,也鑽研開發一些觸媒的反應機制。畢業後,他希望繼續在學術領域深耕,透過分子模擬,進行罕見疾病藥物方面的研究,並投入障礙者權益運動。「雖然我們肌萎病友的預期壽命比常人短,我也不知道我還能繼續努力多久,但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透過不同形式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

【附錄】
楊博宇考取中山大學博士班時,校方為他召開跨單位「個別化支持計劃(ISP)」會議,因學校在山下的教學區特別改裝一間「無障礙宿舍」,專門提供重度肢體障礙學生使用,因此就近安排他住宿,同時增置「電動照顧床」與「電動移位機」,除了避免往返山上宿舍的奔波,也讓他的母親、協助同學得以方便協助。
(摘錄自中山新聞)
●TOP

全球魚客松高雄場落幕 中山資工系團隊勇奪3大獎

2018年全球Fishackathon魚客松高雄場日前於2018年2月4日中山大學圓滿落幕,國立中山大學資工系學生團隊從16組隊伍中脫穎而出,抱回亞軍、養殖漁業創新獎、遠洋漁業創新獎三項大獎,表現傑出,為最大贏家。

美國國務院從2014年開始舉辦「魚客松(Fishackathon)」比賽,2018年與非營利組織HackerNest共同主持,美國在臺協會高雄分處、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高雄市政府海洋局主辦。希望由程式開發人員、科學愛好者以科技力量協助解決海洋魚量減少、污染、酸化等種種問題,以維護海洋資源永續。參賽隊伍自美國國務院所選出的11項海洋主題發想,挑戰港埠辨識系統、環境偵測及監控、漁工註冊系統、永續漁業認證和水產交易透明制度等議題。此次參賽者不眠不休26小時,集思廣益開發行動APP、技術工具,共同為海洋問題提供解方。除了考驗選手程式設計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默契,也必需兼顧團員們體力與意志力,競賽適逢寒流來襲,對參賽者而言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

中山資工隊伍「ESLAB-NSYSU」搭上AI熱潮,透過深度學習方式讓魚種辨識的正確率大幅提升,運用知名Pokemon Go(寶可夢)的遊戲模式,讓大家更加認識海中的漁種,也能藉由大量玩家來蒐集不同的數據,讓系統更佳完善。「ESLAB-NSYSU」團隊成員、就讀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二年級的包士容說,團隊選擇「魚類辨識」主題後進行分工,負責APP開發的團隊夥伴無意間提及個人圖鑑功能,引發團隊熱烈討論。結合寶可夢概念,讓研發的「捕魚Go」可記錄曾經捕獲或是遇見的魚種,不但有助於推廣,大量數據使得資料分析提高,對於生態、研究、海洋資源的永續經營更是一大利多,現實結合遊戲的發想讓團隊獲得第二名佳績。

拿下養殖漁業創新獎的「SEP5008」利用網頁方式,提供漁民限時拍賣平台,讓漁民能夠將當天漁獲放置於網站上競標,而民眾也能在網頁中查詢每日各式魚種之魚價,讓漁民能獲得最大利益、民眾買得安心。「SEP5008」成員、中山資工碩士班二年級的許嘉祐說,團隊開發共享價格資訊平台,希望透過供應鏈價格公開強化市場透明度,避免漁民遭到盤商聯合壓低收購價格,或是消費者因不了解魚種差異、捕撈狀況而遭到欺騙或聯合漲價。許嘉祐說,平台所有交易紀錄及價格波動皆會記錄於資料庫供漁民及消費者參考,長期下來可穩定各魚種市場價格,所建立的資料庫也有資料參考價值。

獲得遠洋漁業創新獎的「Hyper Text Monkey Control Protocol」團隊則是選擇了較多隊伍挑戰的漁工註冊系統,除了基本QRcode、手機註冊功能外,還利用人手辨識來提高稽查人員稽查時的準確度,並設計利用GPS記錄船隻出航的航程及漁獲量,從眾多隊伍中脫穎而出。

「透過競賽方式,激發出每位參賽者的創意,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我願意投入資源來幫助他們,因為這是我們樂見的結果。」評審之一、批踢踢實業坊創辦人杜奕瑾提到,賽事中可見參賽者們突破既有的框架,提出許多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想法,他鼓勵所有的參賽者能夠多多參與這樣的賽事,不管得名與否,能夠在短時間激發出自己的潛能,並且藉由競賽能多看看其他隊伍的想法及創意,對未來開發專案上會有很大的幫助。

附錄,獲獎名單如下:
第一名-NCKU-Tainan:國立成功大學-李心瑋、楊峻嘉、謝立郇、沈双双
第二名-ESLAB-NSYSU:國立中山大學資工系-馮凱琳、張心瑜、包士容、蔡昌儒
第三名-MBKCG:社會人士-詹鈞翔、沈應昇、林明宇、王鈞毅
養殖漁業創新獎-SEP5008:國立中山大學資工系-許嘉祐、紀宥紘、賴建維、陳瑞俞
遠洋漁業創新獎-Hyper Text Monkey Control Protocol:國立中山大學資工系-黃曉敏、張安邦
、尤理衡(高雄美國學校12年級生)、謝振允(本校海科系碩士班學生)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69期)
●TOP

立志研發輔具助弱勢 資工系劉庚銘獲周大觀獎學金


國立中山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四年級學生劉庚銘,因先天罹患重度腦性麻痺,影響口語和肢體功能。但劉庚銘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他不受障礙禁錮,即將完成大學學業,並繼續攻讀中山大學資工研究所,致力研發智慧型輔具,希望能成為輔具機器人博士,幫助所有身心障礙者。擁有強韌生命力的劉庚銘今(4日)獲頒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8年全球熱愛生命獎學金」。

劉庚銘因不明原因,出生就罹患腦性麻痺等多重障礙,不僅說話不清楚,也無法順暢拿筆寫字、打字或走路,他的每一個動作,都得跟強大的身體張力抗衡,才能完成。劉庚銘從國小開始就在普通班就讀,和一般正常孩子一起求學,母親、奶奶每天接送,家人不斷鼓勵他不能放棄,母親更告訴他:「不要認為自己比別人差」。

國中時,劉庚銘經常遭到同儕嘲弄,既自卑又無助,對世界不抱希望。他曾無數次質問蒼天,「為什麼我要被嘲笑?為什麼我總是流口水?為什麼頭總是往後仰?為什麼身體老是靜不下來?為什麼自己能聽清楚的話,其他人都聽不懂?」劉庚銘把因殘疾而來的自卑與無助轉化為生命美文,作品榮獲第11屆文薈獎散文類優選,並靠著家人支持與自己不斷地努力,考上中興大學附中。

經過高中三年焚膏繼晷,劉庚銘以最優成績考上國立中山大學資工系,遠離家庭舒適圈到高雄讀書。他投身資訊工程領域,每天與電腦程式碼奮戰;他也熱愛網球,享受每一次的揮拍與擊球,即使每一個揮擊都有強大的張力要抗衡,即使每一場練習換來的都是新舊交錯的肌肉拉傷,仍澆不熄他對運動的熱情。劉庚銘更積極投入陪伴腦性麻痺兒童的工作,除了協助他們復健,也到學校、社福機構分享生命故事,傳遞勇氣與希望。

劉庚銘榮獲今年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學金」。頒獎典禮上,他表示將繼續投入輔具機器人相關研究,盡己所能助弱勢一臂之力,繼續用他堅定的意志力與勇氣,在成長的路途上不停前行,活出生命的光彩。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72期)
●TOP

擅數理愛漆彈 關丞豪透過「特殊選才」上中山電機


高雄市新莊高中學生關丞豪透過大學「特殊選才」管道,錄取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他的科學能力優異,喜歡運動,還考取國際漆彈裁判證。

關丞豪國中教育會考的數學與自然科成績都是A++,國文及英文科讓他比較頭痛。就讀新莊高中一年級時,就嶄露出動手實作的科學天分,在108新課綱自然科探究與實作的課程中,以「重力自動機械陀螺儀」概念機參賽,得到科學專題競賽優等。

高二時與三年級的蔡幸吟、一年級的毛嘉苡組隊,在物理教師陳倫佳、國文科教師李宜玲及數學科教師張韶瑩跨領域共同指導下,參加台灣大學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合辦的「2017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競賽」,在全國210隊參賽隊伍中,一路過關斬將與北一女學生進入總決賽,最後榮獲亞軍,季軍為建國中學學生。

關丞豪喜歡科學動手實作,體育也很擅長,游泳、棒球、跆拳道都有一套,最愛的項目是漆彈。他曾拿下「高雄市第六屆議長盃漆彈賽」及「全國漆彈大作戰」的冠軍、以及「2015臺灣國際漆彈公開賽」機械開放組的亞軍。他還在新莊高中創設漆彈社,讓老師與同學們接觸漆彈運動。

中華漆彈推廣協會理事長鄭雅云說,丞豪國二就開始接觸漆彈運動,聰明盡責,領導能力強,樂於學習與服務。因數理能力強,邏輯和反應快,協會也訓練他成為國際賽選手,未來去國外參賽,也要趁機鍛練提升他的語文能力。

對於只擅長單科或少科的學生,「特殊選才」是最佳的大學入學管道。關丞豪說,面試時,教授問了一些數理相關問題如日光雙狹縫干涉與繞射問題,希望知道學生的想法及能力等。未來他想積極從事電機領域的學習探究,將所學貢獻社會。
(摘錄自教務通訊第101期)
●TOP

 
教師風采

◆本院榮獲中國工程師學會107年度產學合作績優單位。
◆以下老師106學年度第1學期通過升等!!
  (1)電機系謝東佑老師升等為副教授。
  (2)機電系王郁仁老師升等為副教授。
  (3)機電系林洸銓老師升等為副教授。
  (4)材光系杭大任老師升等為教授。
  (5)材光系吳欣潔老師升等為副教授。
  (6)環工所陳威翔老師升等為副教授。
◆電機系馬誠佑導師及機電系王郁仁導師榮獲106學年度全校優良導師。
◆電機系馬誠佑導師、機電系王郁仁導師、資工系張雲南導師、光電系魏嘉建導師、環工所陳威翔
  導師、通訊所黃婉甄導師榮獲本院106學年度優良導師。
◆電機系王復康助理教授榮獲2018潘文淵文教基金會「年輕研究創新獎」與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
  「有庠科技發明獎」。
◆資工系楊昌彪教授榮獲「2018年組合數學與計算理論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共同獲獎人(共同作
  者):林必祥、曾國尊、楊昌彪、黃國璽)。
◆材光系郭紹偉教授榮獲科技部106年度傑出研究獎。
◆材光系張志溥教授及張六文教授團隊之「次世代鋼創新應用技術-高強度與超高延伸率汽車用熱浸
  鍍鋅鋼片」研究,榮獲「2017科技部未來科技展」產學類獎項。
◆材光系周明奇教授團隊之「尖端晶體材料備製之重大突破」,榮獲「2017科技部未來科技展」自
  然類獎項。
◆材光系吳欣潔副教授、光電系王俊達研究員榮獲科技部「年輕學者養成計畫」。
◆光電系林宗賢教授帶領「中山液晶」團隊榮獲「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創業傑出獎。
◆環工所陳康興教授榮獲2018 Albert Nelson Marquis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榮獲財團法人徐有庠先生紀念基金會「有庠科技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及許藝騰博士榮獲美國環境工程學院「環境工程與科學技術卓越獎」。
●TOP

106學年度第1學期本校「教學優良課程」本院教師名單

單位教師 課號課程名稱
電機系陳英忠EE5128電子陶瓷
謝東佑EE1301A計算機程式
EE5735開源式雛型系統與應用
王朝欽 EE1700A數位系統設計
莊豐任EE2100A電子學(一)
EE2006電工實驗(一)
EE3106半導體元件(一)
陳有德EE3008A電工實驗(三)
鄧人豪EE3410工業配電
EE5428電力系統規劃
馬誠佑 EE4110近代物理
EE2100電子學(一)
周孜燦 EE1300A計算機概論
EE5336賽局理論與應用
莊子肇 EE1700數位系統設計
李宗哲 EE5421電動車電池能量管理系統(一)
邱日清 EE2701硬體描述語言
EE3008電工實驗(三)
施信毓 EE5710系統晶片設計
許元良 EE5221數位控制
機電系 曾建洲CE102科技前沿
MEME302流體力學
莊婉君GEAI1345半導體製程導論
王郁仁MEME102圖學
林洸銓 MEME401熱流實驗
MEME401A熱流實驗
潘正堂 MEME5107微奈米傳感器
彭昭暐 MEME303自動控制
吳學鑑 MEME523有限元素法
林哲信 MEME590微奈米材料
程啟正 MEME304電子電路實驗
MEME304A電子電路實驗
嚴成文 GEAE2505橘子蘋果統計學
MEME547數位訊號處理
黃永茂 MEME410工程日文(一)
MEME532塑性力學
許正和 MEME566創造性機構設計
邱源成 MEME305機械製造實驗
資工系林俊宏CSE515高等電腦網路
蔣依吾CSE586影像處理
范俊逸CSE593電子簽章協定與應用
賴威光CSE335無線行動網路
鄺獻榮 CSE220數位系統
CSE221數位系統實驗
柯正雯 CSE121微積分(一)
EO4005沉浸式體驗-光學、色彩、影像與體感
楊昌彪 CSE215資料結構
CSE510演算法設計與分析
材光系 郭紹偉MOES313高分子材料導論
吳欣潔 MOES212材料熱力學
孫佩鈴MOES314材料物理性質
林仕鑫MOES202電磁學(一)
MOES561凝態理論
光電系 林宗賢EO1050顯示器導論
EO2015幾何光學
于欽平 EO2011電子學(一)
EO2012電子學實驗(一)
EO5002光電電磁學(一)
張美濙 CE102科技前沿
邱逸仁 EO2029光電科技與工程倫理(一)
陳俐吟 EO4005沉浸式體驗-光學、色彩、影像與體感
環工所 林淵淙CE102科技前沿
CE103自來水工程導論
ENVE747大氣污染化學
陳康興ENVE521書報討論
ENVE924專題演講(一)
ENVE745氣象學
陳威翔ENVE533理化處理
ENVE583環境決策與管理
高志明ENVE763地下水文學
張耿崚ENVE791英文論文寫作
通訊所黃婉甄ICE504數位通訊
黃立廷EE3009電工實驗(五)
溫朝凱EE3009A電工實驗(五)
ICE503數位信號處理
●TOP

學生榮譽

◆電機系林昕嫻同學、機電系賴建瑋同學、資工系簡伯丞同學、光電系王賀年同學、劉芳妤同學及
  通訊所林家宏同學榮獲本校107年度優秀教學助理。
◆電機系劉承宗教授指導博士生楊寬、碩士生施佩均、碩士生張鶴齡榮獲「2018 IEEE IAS Zucker
  Student Design Contest」第三名。
◆電機系施信毓教授指導研究生周宏儒榮獲2017光電與通訊工程應用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電機系葉家宏合聘教授指導Kahlil Muchtar同學榮獲「2017中華民國資訊學會博士論文優等
  獎」。
◆機電系博士生楊博宇同學榮獲「2018總統教育獎」。
◆機電系邱源成教授、李榮宗教授指導碩士生林柏澔、王承于同學榮獲「2018電加工與智慧與智慧
  製造國際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資工系范俊逸教授指導學生陳韋任、劉育瑋、張家樺、黃彥霖、黃政嘉以「輕量且抗量子攻擊之
  通訊行動應用程式」論文榮獲「107年度中國工程師學會學生分會工程論文競賽」資訊組特優。
◆資工系范俊逸教授指導學生陳韋任、劉育瑋、張家樺、黃彥霖、黃政嘉以「輕量且抗量子攻擊之
  通訊行動應用程式」論文榮獲「第二十八屆全國資訊安全會議最佳學生論文獎」佳作。
◆資工系范俊逸教授指導碩士生宋承威榮獲107年度中華民國資訊安全學會「賴溪松教授論文獎」
  碩士組優等。
◆資工系楊昌彪教授指導碩士生林必祥榮獲「演算法與計算理論學會」2018年最佳碩士論文特優
  獎。
◆資工系馮凱琳、張心瑜、包士容及蔡昌儒同學榮獲「2018魚客松(2018 Fishackathon)」高雄場
  競賽-第二名。
◆資工系許嘉祐、紀宥紘、賴建維及陳瑞俞同學榮獲「2018魚客松(2018 Fishackathon)」高雄場
  競賽-養殖漁業創新獎。
◆資工系黃曉敏、張安邦、尤理衡(高雄美國學校12年級生)及謝振允同學(本校海科系碩士班學生)
  榮獲「2018魚客松(2018 Fishackathon)」高雄場競賽-遠洋漁業創新獎。
◆資工系劉庚銘同學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8全球熱愛生命獎學金」。
◆材光系吳欣潔教授指導碩士生蔡挹芬同學榮獲「2018國際儀器暨化工展研究論文壁報競賽」化工
  化學組佳作。
◆材光系吳欣潔副教授指導碩士生蔡挹芬同學榮獲147屆「美國礦物金屬材料年會」Alloys and
  Compounds for Thermoelectric and Solar Cell Applications VI: Poster Session 研究生組海報
  競賽第一名。
◆材光系榮獲本校106學年度系際盃游泳錦標賽冠軍。
◆材光系榮獲第十屆全國大專院校大光盃團體羽球賽季軍及男子排球賽冠軍。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學生王喬安、羅勺格、林韋翰榮獲「2018國際儀器暨化工展研究論文壁報
  競賽」環境工程組佳作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學生林彥伶、歐峻豪、許藝騰榮獲「2018國際儀器暨化工展研究論文壁報
  競賽」環境工程組特優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研究生楊宗翰、連博仁、黃威翔,榮獲美國環境及水資源學會「應用導向
  優秀論文獎」。
◆環工所陳威翔教授指導碩士生王昱琳、洪士超同學榮獲「2018國際儀器暨化工展研究論文壁報競
  賽」環境工程組優等獎。
◆環工所陳威翔教授指導碩士生洪士超同學榮獲高雄醫學大學碩士班跨校跨領域研究組特優。
●TOP

106學年度第1學期學士班學生書香獎得獎名單

系別/
年級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電機系
甲班
周洋任
余尚謙
李昱昇
高煜能
籃翊豪
蘇永全
陳廷瑋
楊亦涵
熊珮妤
葉承叡
詹翎鈺
電機系
乙班
曾嘉偉
岳柏勳
李佳霖
林威志
潘科竹
王振倫
洪竺均
梁維哲
謝霆翰
鍾文傑
温宗庭
詹沅翰
機電系
甲班
李宏文
張軒翊
周俞均
許舒婷
林子傑
陳喻歆
蔡政廷
張皓林
林子傑
林源強
朱紫萌
吳家任
機電系
乙班
許立暘
莊博勛
楊宗儫
李子臻
李灃根
張瓊文
鍾嘉庭
鄭宇喬
劉家亘
陳詩涵
楊上德
黃婉瑈
陳奕憲
資工系 鄭中翔
梁友誠
林珈均
陳玨安
吳祥勛
陸玉霖
謝文仁
林秉翰
鍾岳澄
閻郁萱
蘇盈安
陳彥瑋
蔡惠如
材光系 劉泰延
蕭汶芸
郭芝伶
簡雅婷
黃聖文
王大維
劉彥廷
曹妤瑄
黃庭緯
蔡政錩
洪儀恩
王思唯
光電系 簡崟合
黃柏翔
許傅淳
徐瑞澤
林易錦
王怡閔
蕭宇彤
陳竑任
郭庭慈
林祐弘
(摘錄自教務處公告)
●TOP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國立中山大學分會107年度工學院推薦榮譽會員名冊

系所 姓名 所獲學位 系所 姓名 所獲學位
電機系 蘇俊誠 學士 機電系 顏仲崑 博士
電機系 蔡博胤 碩士 資工系 馮凱琳 碩士
電機系 陳昭如 碩士 材光系 蔡政錩 學士
電機系 李東霖 碩士 材光系 曾子郡 碩士
電機系 劉怡萱 碩士 材光系 鄭雅如 碩士
電機系 唐牧群 博士 光電系 湯承哲 學士
機電系 黃婉瑈 學士 光電系 鄭宇淨 碩士
機電系 莊貽婷 碩士 環工所 葉雅文 碩士
機電系 張華庭 碩士 通訊所 施宛廷 碩士
機電系 楊博宇 博士 通訊所 黃亮諭 碩士

(摘錄自學務處公告)

●TOP

106年度國立中山大學鼓勵大學部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獎助錄取名單

系所 姓名 系所 姓名 系所 姓名
電機系 鄭順仁 機電系 黃奕棠 材光系 洪儀恩
電機系 張維巖 機電系 彭奐軒 材光系 林昱辰
電機系 羅翊方 機電系 蘇威諺 材光系 林餘敬
電機系 周晏圻 機電系 莊朝閎 材光系 姜政廷
電機系 蘇育玠 機電系 鄧人維 材光系 曾詩閔
電機系 蘇阡瑜 機電系 劉馥昀 材光系 王思唯
電機系 周宜良 機電系 黃婉瑈 材光系 簡于傑
電機系 王天芃 機電系 徐浩崴 材光系 潘怡蓁
機電系 楊上德 機電系 陳沛穎 材光系 瞿廷仰
機電系 林源強 機電系 曾紹涵 光電系 湯承哲
機電系 陳奕憲 機電系 龔宗穎 光電系 林祐弘
機電系 彭成豪 機電系 陳俊穎 光電系 吳兆平
機電系 吳冠儀 機電系 蔡曜駿 光電系 杜袖慈
機電系 何松諺 機電系 楊文琮 光電系 徐淳凌
機電系 王思澄 機電系 蔡人瑋 光電系 邱詩雲
機電系 高金貴 機電系 余紹宏 光電系 蔡宗育
機電系 鄭鈞璨 機電系 李育安 光電系 張立旻
機電系 溫代有 機電系 羅國豪 光電系 鄭宇航
機電系 楊恂 機電系 謝昀珊 光電系 陳存毅
機電系 譚詠方 資工系 林裕庭 光電系 林威辰
機電系 陳思軒 資工系 朱宇婷 光電系 王宇瑄
機電系 吳孟昱 資工系 陳子傑 光電系 莊鎮名
機電系 陳韋名 資工系 劉育瑋 光電系 賴柏成
機電系 王辰 資工系 董濟鈐 光電系 林伯陽
機電系 陳奕安 資工系 葉佩怡        
機電系 楊念祖 材光系 蔡政錩        

(摘錄自研發處公告)

●TOP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學生與家長通訊
聯絡人:劉玥妏
E-mail: aex@mail.nsysu.edu.tw
電話:07-5252000轉4001-4004
傳真:07-5254009
通訊地址: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