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學年度傑出校友-國立清華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 黃衍介所長...

電機系系友回娘家...

2017年機電系校友回娘家暨錢志回老師追思會...

環工所校友聯誼餐會...

2017年通訊所所友回娘家...

嗶卡做公益 中山攜手悠遊卡西灣圓夢...

校友福利-校友證特約優惠新增康橋連鎖旅店、順發3C量販等數家廠商...

 
中山中信台船聯手開課 厚植船艦科技戰力...

中山大學產學攜手 打造全國首艘科研水下載人載具...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榮獲第24屆東元獎-學界環保鬥士 為臺灣土地打拼續命...

機電系程啟正教授-用鋼琴彈出一棵樹 中山大學首創音樂作畫...

 
教師風采...

學生榮譽...


106學年度傑出校友-國立清華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 黃衍介所長


黃衍介是本校電機系第四屆的校友,現任清華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及光電研 究中心主任。他熱心積極、勇於嘗試,在大三擔任電機系學會會長,大四上學期提前畢業,隨後在陸軍防空飛彈指揮部擔任少尉教官,服役期間申請到幾個電機領域及生物物 理領域的美國研究所,最後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到史丹福大學的電機系就讀。1995年取得博士學位後,仍繼續留在史大應用物理系擔任博士後研究員,1997年2月才回台灣 並到清華大學任教迄今。

黃教授的學術研究專長一直遊走電機與物理之間,包括粒子加速、電子輻射、雷射技 術、非線性光學等,其學術成果獨樹一格,也獲同儕肯定,包括獲選斐陶斐榮譽會員、優秀青年機工程師獎章、青年光學工程獎章、清大的傑出教學獎、及傑出產學合作獎等獎項,他目前也是IEEE、OSA、EPS的會員。此外,他於2000年在新竹科學園區創立一家公司,該公司當時雖然規模不大,但是現在已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准相位匹配非線性光學 晶體的製造商。不管是學術上傑出表現或創業,他說道:「最讓我著迷的卻是宇宙時空及生命起源的奧秘。」。

黃教授回憶當時在校情景,他俏皮地說道:「我在高年級的時候逐漸養成蹺課的習慣,平常只有在考試的時候我才會在教室裡出現;其實,當時很多老師上課都很認真,尤其是教過我的謝哲光、李明逵、陳英忠、黃宗傳、林吉聰、李錫智…及物理系的周啓、蔡秀芬等等老師們,我的經常蹺課也有點帶壞班上的風氣,現在想起來衷心感謝老師們當時給我最大的自由度,讓我在跑社團的同時,能夠自己安排時間力求課業的表現。隨後,我在清大任教二十年期間,我上課絕不點名。」。

此外,他透露一些大學時期年少輕狂的秘辛,他在大三下學期,學校以為他在就已經達到畢業的標準,可以成為台灣第一位三年畢業的學生,但後來卻發現少修了一個學分、畢不了業。到了大四上學期結束時,他的成績還是達到提前畢業的標準,才辦理提前畢業,但是不為人知的是,促使他申請提前畢業的真正原因是,調查局通知學校幾個學生去質疑學校部分建築的工程品質,他是幾個學生之一,於是他在校長通知系主任要約見的前幾天就提出畢業申請,其實是有點落荒而逃。也因此至今沒有大學的畢業照,有點可惜。

畢業後到當兵前的半年期間,他「藏身」在本校化學系中,自行組裝了一具麥克遜干涉儀、並且在其中一條雷射光路上加入螺線管磁場,「肖想」用十元店材料產生的磁場來改變真空的長度、進而看到干涉條紋的變化,當年一個大學生異想天開的想法與今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重力波干涉儀的量測成果是有著意外的關連。

黃教授謙虛地說道:「在我人生裡沒有什麼大成就,倒是有一連串的意外。當年我就料想不到自己會從台北到高雄讀書;從中山提前畢業也是不小心發生的;畢業之後居然還拿到哈佛史丹福大學的門票;創業是因為產學合作廠商結束營業而我不得不出面收尾;進入清大原子科學系任教後還能因緣際會內轉到電機系;和我太太只相識三個星期就結婚了!人生的精彩就在於一連串規劃不到的意外裡。」。

為了自我立志,他大學時在每一本教科書的內頁上都寫著「樂觀、進取、自信、踏實」,他謹以此八個字期勉在校學弟妹。而他勇敢作自己,激發出許多精彩的意外,亦足以為後輩的典範。他也特別提到,感謝當時的電機系主任周肇基教授,在他畢業前、後這麼多年來,都還持續關心和協助他,長年來每年教師節他一定會向周教授問候;另外,不久前剛過世的郭際台教官,也曾經在他就學期間,給予生活上最大的幫忙,也是他非常懷念的好教官。

對於獲選為106學年度的傑出校友,他仍不改幽默的本性說道:「謝謝父母、家人、老師、同學、及路人甲。」他一連串非線性、美麗的意外,築起了他成功且精彩的人生。
(摘錄自校友服務中心電子報第28期)
●TOP

電機系系友回娘家

電機系系友遍及北部工作眾多,為凝聚系友與系的連結,電機系於2017年11月4日(六)首次至台北伊日講堂舉辦系友回娘家活動,希望藉此機會聚集北部的系友,讓好久不見的同學與師長相聚,話家常,增進系友間的情誼,同時宣傳系友會的運作情形。

2017年台北系友回娘家氣氛熱絡,約有80位系友攜眷參與,壯年組與青年組齊聚一堂,現場談笑聲此起彼落,系友會莊清富理事長、高崇堯主任、莫清賢老師、黃宗傳老師、邱日清老師、謝耀慶老師遠從高雄至台北現場參與,台北校友會也專程到場參與,介紹校友服務中心對校友的服務與宣傳校友證申辦方法。

莊清富理事長表示,希望每年能透過系友回娘家的舉辦能讓久未聯絡的同學能抽空聚聚,並可藉此機會讓系友親自了解系友會的運作,並期許下次能在新竹舉辦系友活動,可以號招更多系友參與活動,而這次活動較以往不同,沒有制式的宣傳系友會的事務,而是在溫馨的氛圍下,能讓大家有重回中山電機的感覺,現場也顯示出老師與學生深厚的師生情誼,還有學長姐與學弟妹的好交情。

最後感恩系友的鼎力贊助,現場慷慨解囊捐款,母系為表示小小的心意,特別製作印有中山電機字樣的運動毛巾回饋給系友,希望系友能在工作忙碌之餘,也能有額外的時間,強健身體健康,而此次的盛會約莫在下午5點之際圓滿的結束,會後整理現場時,感謝剛畢業的系友與系辦人員一同整理桌椅,此番情景也讓人不禁懷念起過去在校時與學生並肩舉辦校內競賽活動的歡樂情景。
(摘錄自校友服務中心新聞)
●TOP

2017年機電系校友回娘家暨錢志回老師追思會

機電系於今年適逢創系35週年,2017年11月11日假高雄市林皇宮餐廳席開30桌的校友回娘家餐敘,會中邀請了蔡秀芬副校長、李志鵬院長、程啟正副院長、賴威光副院長、校友總會秘書長,以及多位傑出系友出席盛會,北、中、南校友齊聚一堂,歡渡35週年系慶。

聚會中,校友有感於對機電系錢志回教授不幸於教師節與世長辭,備感追思與感念,分別由機電系邱源成教授、博士生邱以泰先生以及世交好友蕭庭郎教授,憶述錢教授各個時期之生活點滴、成就、貢獻與行誼,並請系友會陳培銘理事長代表母系致贈家屬紀念牌一面,做為永久的懷念與由衷的感謝。追思會圓滿落幕,溫馨感人的情誼,迴盪於每個人的心中。

今年起,機電系也遴選出傑出校友,在這特別的日子頒發這特別的獎,以資表揚於產官學上均有優異表現以及對企業有所奉獻者,惠於表揚。邀請陳培銘理事長代表頒獎,獲獎系友們如下:
106年度機電系傑出系友:
孫榮宏教授(93年傑出校友)、林志聰資深講師(95年傑出校友)、周至宏教授(98年傑出校友)、洪松井副總(100年傑出校友)、張玉琳總經理(106年傑出系友)、郭振坤教授(106年傑出系友)
歷任勞苦功高的理事長:
鄒國益先生、林偉煌先生、龔皇光先生、黃榮泰先生、陳正義先生

緊接著頒發獎學金,獎學金部分則有:76級系友會獎學金及106年度系友會助學金,共計14位同學獲獎,分別邀請系友會第一屆理事長鄒國益及第二屆理事長林偉煌頒獎,並由陳培銘理事長報告獎助學金的目的及來源,感謝各位學長姐的支持與捐助,讓就讀學生無後顧之憂。

本次活動在大合照及對母系感懷聲中落幕。期許機電系能結合所有成員的努力,及校友的智慧和力量下,共同開創美好的未來,相約明年再相聚。
●TOP

環工所校友聯誼餐會


環工所於2017年11月11日,在豪鼎飯店北新旗艦館(新北市新店區)舉辦校友聯誼餐會。2017年為環工所成立26年來,首次北上辦理校友聯誼活動。因適逢教師退休及新進教師之際,為串連教師與校友之間的「永續與傳承」,此次活動陳康興所長特別邀請高志明教授、袁中新教授、林淵淙教授及陳威翔助理教授北上參加。餐會上,陳康興所長介紹環工所新進教師和職員及未來所務發展方向,並請畢業許久的校友交換事業及生活上的心得。另為使北部校友間相互扶持及達到行業間交流合作,特別推選傅豫東校友為環工所北區校友召集人。
●TOP

2017年通訊所所友回娘家


通訊所於2017年11月11日校慶當日,舉辦「通訊所所友回娘家」活動,目的在讓不同級別的畢業所友,返回母校與師長、學長姐、學弟妹及同學們敘舊與聯繫情誼,並提供在校生與畢業所友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

會中由黃立廷所長向所友報告近況並感謝大家熱情參與,校友服務中心溫朝凱主任也專程到場宣傳校友證辦理方式。本次很特別的是,當日歡迎餐會的食物,皆是學校附近大家懷念的美食,鴨肉珍、阿囉哈滷味、吳記水餃、丹丹漢堡、樺達奶茶、御典茶…等,藉由美食連結大家對母校的情感。

本次活動在歡愉聲中圓滿落幕,期待往後每一年,大家都能相約回來再聚首。
●TOP

嗶卡做公益 中山攜手悠遊卡西灣圓夢


嗶卡消費做公益,校友證再升級!國立中山大學與悠遊卡公司推出全國第一張可公益回饋清寒生的悠遊卡校友證,「西灣圓夢認同悠遊卡*校友證」即日起免費申請,預計107年二月份正式發行,除享有校內及特約商店優惠,刷卡消費提撥回饋作為清寒獎助學金。悠遊卡公司也響應中山「西灣圓夢助學金」計畫,捐助財管系大學部新生紀家勝與黃琦雯各10萬元獎助學金,希望他們能在無經濟負擔之下開展大學生涯。

中山大學校友服務中心提到,中山校友已超過5萬人,過去申辦校友證需支付工本費300元,現與悠遊卡公司合作,可免費申辦「西灣圓夢認同悠遊卡*校友證」,除了推廣教育課程報名費折扣、體育設施享教職員優惠、圖書借閱證辦理及特約商店優惠,還結合悠遊卡功能,消費提撥0.1%回饋學校獎助學金,讓清寒學弟妹無後顧之憂。

中山大學為扶助具潛力的優質弱勢學子,自106學年度起推動「西灣圓夢助學金」募款計畫,扶助弱勢入學新生一年10萬元,讓這些學子在初入大學的第一年能在無經濟壓力之下,探索及規劃自己的未來,進而勇敢且穩健地跨出轉動人生的第一步。悠遊卡公司為響應中山大學的經濟扶弱,拋磚引玉,於106學年度捐助2名弱勢新生共計20萬元西圓夢獎學金。

悠遊卡公司董事長特助林哲鋒說,自己是中山大學EMBA第14屆校友,本著回饋母校的心情,促成此次合作,除了將北部的資源引進南部,也希望幫助經濟弱勢的學弟妹,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提到,中山人永遠是一家人,感謝校友支持學校,響應中山「西灣圓夢助學金計畫」,讓經濟弱勢學生得到資助,落實社會正義及促進社會階層流動。鄭英耀校長也鼓勵獲奬學生感恩惜福,努力完成學業,將來飲水思源,一棒接一棒傳承溫暖。中山大學副校長蔡秀芬說,目前中山校友已有5萬8千多人,透過發行悠遊卡功能校友證將校友們串連起來,也可運用校友證累計的消費回饋,資助更多學生,讓他們安心求學,實現自己的夢想。

2017年度獲得「西灣圓夢助學金」的黃綺雯說,因為家境不佳,因此需自行負擔生活費,每周打工約25小時,現在則希望將時間保留下來做更有效率的規劃,也希望存下助學金成為日後的教育基金。同樣獲捐助學金的紀家勝說,獎學金提供自己生活相當大的幫助,舒緩了學習上的經濟壓力,除了生活費用,他預計購買更多關於金融市場的書籍,希望加深、加廣金融領域相關知識,此外,也希望減輕家庭經濟上的壓力。

悠遊卡校友證申辦請洽校友服務中心
http://alumni.web.nsysu.edu.tw/files/11-1354-15653.php?Lang=zh-tw

本校悠遊卡校友証,即將於二月份發行,本卡免費申請,並擁有各簽約廠商的優惠福利,入校停車於河堤享有40元的優惠喔!詳見如附,敬邀校友們踴躍來申請喔!
本校悠遊卡校友証申請資訊
(摘錄自校友服務中心新聞)
●TOP

校友福利-校友證特約優惠新增康橋連鎖旅店、順發3C量販等數家廠商

校友證相關優惠[校內單位]
1.推廣教育優惠:課程報名費9折優惠(依產學營運及推廣教育處課程公告而定)
2.體育設施優惠:比照校內教職員優惠。體育組網頁收費標準說明
3.圖書館辦理借閱證:校友可辦理圖書借閱證,詳細說明請見圖資處網頁
4.學生電子信箱沿用服務(亦可憑有效之信箱帳號密碼使用校內無線網路)
• 校友可沿用在校時所使用的學生信箱,唯超過一年未使用帳號將被刪除。若欲恢復使用或忘記密碼,請利用信箱入口網頁之「忘記密碼」功能操作,系統將會通知圖資處恢復帳號功能。詳細操作說明請見以下圖資處網頁。若有進一步問題亦可洽詢圖資處,07-525-2000分機2522
5.西子樓校友會館場地借用優惠
6.西子樓校友會館進駐廠商消費優惠(非特價品9折優惠,餘依廠商規定辦理)

校友證相關優惠[特約廠商]
請至校友服務中心網站瀏覽:http://alumni.web.nsysu.edu.tw/files/11-1354-15654.php

若有校友企業有意願跟母校簽特約廠商歡迎電洽07-5255012,聯絡人:蘇小姐。
(摘錄自校友服務中心網站)
●TOP


中山中信台船聯手開課 厚植船艦科技戰力


國立中山大學、中信造船集團與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於中山大學簽約,宣布從九月份新學期開始,共同開設「南星產業樞紐學程」。學程內容以「設備系統科技」、「國防科技」、「能源科技」及「船艦工程」等國家產業發展專業為主;學生修課畢業後,除可優先進入企業的研發單位如「台船潛艦發展中心」及「中信造船研發中心」任職,畢業前一年還可申請由校方募款成立的獎助學金,有機會獲得全額補助至國外交換學習半年。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中山位居南部工業重鎮高雄,長期扮演區域教育與學術發展的火車頭角色。產業發展需要優質穩定的人力,「南星產業樞紐學程」設立的目的,便是替產業培育具備樞紐專業能力的新血。台船與中信擁有完整資深、具備數十年實務經驗的技術人員,加上中山豐沛的研究能量,可將學術基礎訓練與實務經驗緊密結合。校方除與中信造船、台船合作,未來也將積極與海軍造船發展中心協商,期能共同打造能投入現階段關鍵產業的人才。

中山大學整合海洋科學院及工學院師資和資源,以「電機工程學系」、「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與「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為基礎,分別設計四個可以搭配國家產業發展的專業分項,包括「設備系統科技」、「國防科技」、「能源科技」及「船艦工程」。這些課程不但跨系跨院,各產業業師也將與中山大學教授共同開設實務和實習課程,讓學用無落差並提升產業升級。此外,修習「南星產業樞紐學程」的學生畢業時,畢業證書上將會加註學程名稱。

於8月正式升任總經理的台船副總曾國正今日出席簽約儀式時指出,在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潛艦國造政策下,相關產業正回溫,此外「智慧船舶」也是未來航運造船業新趨勢。台船因應相關人力補充,也加緊招募新人進場,目前已成立台船學院儲備戰力,非常期待與中山大學緊密結合,網羅更多優秀人才。他更提到,未來中山學生至台船實習,實習期間支薪;大學畢業後若直接進入台船任職,起薪則是40K起跳。

中信造船副董事長韓育霖則表示,未來將與中山大學攜手於校內成立「中信造船研發中心」,做為培育人才的青年發電機,讓產學無縫接軌,締造加乘能量。希望藉由這個學程吸引南部學子,留在家鄉發展,共同為關鍵產業的扎根與升級盡一份心力。

「南星產業樞紐學程」將從106學年度九月起正式啟動。中山大學表示,優秀學子除畢業後可直接進入中信造船與台船研發部門就業,畢業前一年還可以申請本學程特別募款成立的獎助學金;獲得補助者,將由校方支助其至合作大學學習與樞紐學程相關課程一學期的費用與往返機票。

參與簽約儀式的重要人士還包括中山大學蔡秀芬副校長、黃心雅教務長、海科院王兆璋院長、工學院王朝欽院長、台船管理處江枝文經理、海軍造船發展中心設計研發科科長林聖義上校、海軍造船發展中心鍾慶富顧問、電機系余祥華副教授、機電系程啟正主任、海工系薛憲文教授、葉博弘助理教授、海下所陳信宏教授、邱永盛副教授及周佑誠助理教授。
(摘錄自中山新聞)
●TOP

中山大學產學攜手 打造全國首艘科研水下載人載具


國立中山大學、國研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國防大學理工學院、中信造船及台船於2017年9月1日在台北召開記者會,共同宣示投入研發全台第一艘由國人自製的水下載人載具(潛艇),並協力培育相關產業人才。透過產學研合作,五大單位合力組成「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規劃五年內整合開發科研水下載人載具(潛艇),並積極培育相關人才,預計可加速目前台灣正進行的海洋綠能計畫,包括離岸風力發電、黑潮發電與深層水等,並可支援軍方聯合演訓、軍事探查及水下救援。

教育部長潘文忠出席記者會表示,今年夏天有很多驚奇,從福衛五號發射到外太空到未來中山大學的內太空深海探索,不僅是產、學、研合作的新里程碑,也對培養更多海洋探究學者有相當的幫助。中山大學等5個單位共同成立「五虎將」聯盟發展水下潛艇,5年後MIT完成潛艇打造,勢必寫下新的歷史,讓國人寄予無限期待,教育部將全力支持。

台灣首次整合海洋與工程團隊投入此一重要研究。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指出,水下載人載具(潛艇)是海洋科研探索與水下作業的一大利器,也是軍事探查與水下救援不可或缺的工具。「海洋」是中山大學的特色之一,透過過去教育部邁頂計畫經費的大力支持,整合校內工程與海洋科學專業能量,結合國內海洋科技相關學術研發單位、造船、精密加工、材料、電子、資訊等相關產業共同開發水下載人載具。同時藉由跨領域、跨校及跨單位組成的產學師資團隊,跳脫一般傳統修課模式,以教學創新翻轉學習,藉由扎實的產學實作,使學生能力緊密與載具相關的產業結合,達成學用合一、為國育才的目標。

前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致詞時提到,此專案在5年後會展現出台灣「走向海洋」的實力,不僅是海洋研發、軍事探查等,未來也有能力投入國際災難救援,例如有飛機在海上失事時,台灣就可派出水下載具協助。

國研院海洋中心主任王兆璋強調,自製水下載人載具(潛艇)主要目的並非降低成本,更深的意涵在於,藉由這個過程吸引有志青年投身海洋領域,掌握自有技術,為推動海洋產業預作準備。政府現正推動的多項與海洋能源相關的經濟建設及學術發展,皆須在不同的海洋環境與深度條件下施工運作;對於水下科學調查或施工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觀察者(科學家)或操作者(施工人員)搭乘小型潛艇親臨現場。目前國家能源計畫全力推動的離岸風力場之環境水深約為五、六十公尺。以滿足此需求出發,「科研水下載人載具開發聯盟」將分階段規畫設計,並發展出操作深度達1500公尺的小型潛艇。這將對台灣海洋科學研究與工程建設有極大助益。

中山大學第一年將投入兩千五百萬元,以五階段進行研發與測試以確保系統安全穩定。科研潛艇應用廣泛,除了科研教育使用外,應用上可擴及中油、台電、中華電信、海事工程業者之付費營運。五大發起單位接續將邀請其他相關單位共同加入,期能提升國內海洋科技的研發能量與水準、聯結技術的產業出海口、累積海洋科技產品開發與系統整合經驗及建立軍事救援與演訓能力,同時培育出具備海洋知識與即戰力的優秀人才。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64期)
●TOP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榮獲第24屆東元獎-學界環保鬥士 為臺灣土地打拼續命


中山大學環境工程所教授高志明,從小對於環保領域充滿憧憬,立志長大後能對社會有所貢獻。二十多年前,發生在桃園的美國無線電公司RCA污染事件不僅震驚全台,更像是蝴蝶效應般,促使當時人在美國工程界任職的高志明,決定拋下一切返回臺灣,投身受污染土地活化領域,守護家鄉這片土地。

發願投身環保 美教授眼中最棒的學生

高志明生長於高度重視教育的家庭,去年剛過世的父親高中就隻身跟著學校一起由大陸經越南輾轉來臺,半工半讀念到大學,生前在台電服務;母親是小學老師,為了栽培四個兒子,退休後持續到安親班任教,還放棄月退俸,改領一次退休金,補貼孩子們出國深造之用。走過當年需要靠借錢唸書的艱困日子,這家人用教育翻轉人生。高志明在國外環境工程學術界佔一席之地,哥哥取得佛羅里達大學物理、電機雙碩士,在美國矽谷高就,兩位弟弟皆服務於臺灣企業,一家六口證實了用教育翻轉階級的可能。

在環境工程尚未成為顯學的年代,高志明就開始關注氣候變遷、河川污染、廢棄物處理等全球環境的考驗,決定踏入這個領域,替環境保護做出貢獻。成功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遇到年輕學者Robert Borden做土壤地下水研究,是當年臺灣傳統環境工程中少見的領域,Robert Borden幹勁十足、充滿創意,高志明決定跟著他學習。當時年僅33歲的Robert Borden還是助理教授,經常上午六點多就抵達學校,一到實驗室立刻打電話叫醒學生。但是高志明為了避免和其他研究生搶實驗儀器,所以常在實驗室工作到凌晨兩三點,以致無法配合老師必須早起的作息。Robert Borden知情後不僅破除誤解,而且更加地肯定他的學習態度。

憶起這段往事,高志明笑容靦腆,尤其令他難忘的是畢業歡送會上,Robert Borden當著眾人面說:「Jimmy(高志明的英文名字)是我看過最棒的學生,因為他,我將來會收更多的國際學生……。」高志明深受Robert Borden的啟發,也以他為學習典範。Robert Borden做學問態度嚴謹,也不斷創新求真,專業成就令人激賞。Robert Borden和太太沒有生育,領養三個國際孤兒,悉心照顧,可以說是默默付出的慈善家;遇到困難時,總是以高EQ理性的解決問題,待人處世也令他折服,且影響深遠。Robert Borden從學界退休後成立環保公司,把過去的研究成果商業化,這給了高志明很好的啟發,研究成果必須要對人類社會有所幫助。

心繫臺灣 返鄉貢獻在美所學

獲得博士學位後,高志明在美國環境工程界任職,雖然1987年到1997年間他大多居住於美國,但一直心繫臺灣。有天他在「中央日報」海外版看到桃園 RCA水污染的大篇幅報導,立刻警覺到類似的污染事件,在臺灣恐怕只是冰山一角,對環境、居民都會造成長遠傷害,他立刻決定動身返鄉,把四年任職美國工程顧問公司所累積的地下水調查經驗與技術帶回臺灣。

由於業界追求效率與收益,常在執行完計畫後就得趕著結案,好開啟下一個計畫,沒有時間深入探討背後結構性的問題,例如污染物為什麼被分解成另一種污染物?於是他轉換跑道到大學服務,希望可以藉研究從根 本協助臺灣解決土地污染的困境。高志明表示,在美國處理廢棄汙染可以直接進入掩埋場,然而臺灣地狹人稠,農地附近可能就是工廠,以目前臺灣列管的四千個污染場址中,多數是農地,最大原因就是廢水排放到灌溉渠道,長期累積造成重金屬污染;而國外因實行「灌排分離」,較少工業廢水污染農地的困境。

曾經擔任科技部環境工程學門召集人的高志明感嘆,在臺灣,新的觀念比較難以快速被接受。日本或新加坡與臺灣同樣土地面積不大,因此他們採取利用爐渣爐石填海造地,一方面可以解決廢棄物無處堆積問題,另方面可以創造出新的土地面積。然而,這樣的作法雖然在臺灣也曾提出過,但卻引發對於生態水質疑慮。高志明表示,臺灣一年產生540萬噸廢棄物,設置掩埋場、處理場緩不濟急,各種廢棄物再利用方式,因為社會大眾的疑慮,導致再利用的速度遠遠落後於製造的速度,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他認為,政府在政策制定時需要長遠規劃,任何政策要想到十年後,設定短中長期目標,而非只有看到眼前的困境。

同理業者角度 以政策引導取代責罰

比起一味的激進反對或高壓管理,務實的高志明反而認為,許多土地污染有歷史背景,前人留下來的禍根,完全歸咎給業者也不盡公平。如早年並無法律規定廢水不能排放到灌溉渠道,只要處理到法規認定標準即可,但重金屬一旦進入環境中難以被分解,會慢慢累積最後超出環境負載力。高志明主張,應該用風險角度來處理土地污染問題。如一塊土地雖然含有的污染物已經超過法律標準,但如果鄰近沒有住人、也沒有地下水飲用需求,經評估過後判定處理成本太高、無立即需要處理風險之虞時,便可以透過長期監控手段,讓這片土地上的污染隨著時間慢慢衰減。

高志明舉例,在高雄的亞洲新灣區,早年有許多工廠如台肥、台鋁等公司,長年運作留下了污染,高雄市政府配合都市重劃與都市發展,把亞洲新灣區勾勒出願景藍圖,讓業者願意積極投入資源配合處理廢棄物,如今也順利開發成多功能工業商業娛樂休閒綜合區域,成為很好的土地淨化與活用典範。高志明進一步表示,臺灣目前希望推動綠能發電,這些早年遺留下來的工業污染 土地,只要做好廢棄物阻絕與長期監測,原來沒有人願意居住的老舊工業區,反而最適合用來「種電」,讓土地可以循環再利用,發展綠能經濟。

自詡3C產品 鼓勵學生提早工業化

展望未來,高志明認為,臺灣雖然在環境工程專業技術領先亞洲,但畢竟市場規模小,單獨一家企業要拓展海外市場不易,他認為不論南向還是西向,一定要結合產官學界力量,將臺灣技術輸出海外。如果法規訂出來,技術還沒跟進,很容易就形成被其他先進國家搶走先機的結果,風力發電就是前車之鑑。高志明強調,學界必須跟產業界持續合作,知道市場方向與企業需求,研究方向才能夠扣緊業界趨勢。他主持的實驗室,在決定研究題目時,都會先跟企業合作討論,例如與味丹食品合作,替納豆副產品找尋出路,應用在環保領域上,可與金屬連結、刺激微生物生長,協助處理土壤廢棄物。

他時常鼓勵學生,要把自己當成「3C產品」不斷更新,在高志明字典裡頭的 3C,分別是 communication(溝通)、 coordination(協調)與 cooperation(合作)。他認為,做學問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但不是唯一重要。走在環保學術的浪潮前面,讓高志明回台任教時不免挫折,他回憶,他剛到中山大學環境工程所教書時,土壤地下水在臺灣還是冷門領域,第一學期錄取了兩名研究生,開學第一天,慎重其事的對學生諄諄勉勵一番後,隔天實驗室裡竟然是空無一人,一名學生覺得這個領域沒前途,決定換領域,另一名學生則決定休學去當兵。不過,滄海桑田,當年普遍不被學生看好的土壤地下水領域,如今在就業市場上卻非常熱門。

高志明指導的學生,個個進入業界後逐步擔任高階工作,除了專業能力受業界肯定,品格操守也深受影響,絕不輕易向利益低頭。高志明經常對學生灌輸「提早工業化」的觀念,除了在實驗室帶領學生作先期研究,更把技術搬到現場,讓學生畢業前就參與業界工作,多數學生還沒畢業就有企業預約,比起其他領域煩惱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高志明的學生反而是煩惱工作機會太多,不知去哪家比較好。

感恩師長教誨 引領深耕活化土地造福人群的領域

能夠持續深耕土壤地下水領域的研究,高志明說,要特別感謝成大資深教授葉宣顯、鄭幸雄、張祖恩、溫清光、黃汝賢的影響,讓他學到做學問的精神與嚴謹態度;以及中山環工所前兩任所長陳康興、楊金鐘,能夠預見土地污染的問 題,早就看到土壤地下水領域是臺灣未來重要趨勢;另外,臺大蔣本基教授及駱尚廉教授鼓勵進行國際合作團隊之建立,更拓寬整個研究眼界及視野。展望未來,高志明希望能夠鼓勵更多研究人員投身土壤地下水領域,一起為土地淨化循環再生而努力,他深信學者有善盡社會責任,運用學術專業延續臺灣土地的生命。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67期)
●TOP

機電系程啟正教授-用鋼琴彈出一棵樹 中山大學首創音樂作畫


觸動琴鍵,螢幕上居然慢慢長出一株小草?!國立中山大學音樂學系教授應廣儀和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程啟正首創跨領域「音樂作畫」,透過偵測樂器的頻率、振幅與漸強漸弱等聲音參數,利用演算法轉換成視覺上的點、線、面;在樂曲演奏時藉由「觸發音」同步呈現動畫,讓音樂與畫作合而為一。這項跨域合作未來可望應用於互動遊戲、醫療復健與藝術治療等領域。

「音樂作畫」跨域合作為國內數位科技與互動藝術跨界一大創舉。中山音樂系與機電系合組的研究團隊先作曲、構思故事內容,接著用電腦畫出500張圖,其中31張圖需透過一個小節的音串觸發,靠著數學方式「快速傅立葉轉換」(Fast Fourier Transform, 簡稱FFT)辨識音串。「鋼琴只要彈到某些段落旋律,樹長出來、打雷、雲朵飄等這些動畫就被啟動!」中山機電系教授程啟正說。

中山大學跨域研究團隊投入半年終能展示成果。團隊中,機電系大四學生徐浩崴本身對「錄音工程」就很有興趣,還在校外自組搖滾樂團。大三時他因修習程啟正教授的「機電實作專題研討」得知這項跨域合作,自告奮勇加入。徐浩崴表示,「音樂作畫」最困難的部份就是錄音品質,因為每台鋼琴的琴音都不同,另外像是收音時麥克風的高度、鋼琴當時擺放的位置,只要稍微不一樣,電腦接收到的品質就不同。「有時演奏者也會彈錯一兩個音」,徐浩崴說,這些微小誤差都會成為啟動動畫的障礙。

「這是非常創新的嘗試」,中山音樂系教授應廣儀指出,目前許多聲音與影像的結合,是將現成的音樂用後製的方式搭配影像播放,並非當下體驗;即便有當下體驗的視覺效果,但都非常抽象,無法具體呈現一個敘述性的情節。本次由音樂團隊負責樂曲的創作與演出,科技團隊則主導音樂元素的採集、偵測與互動程式設計,每個蒐集到的聲音參數就像一支畫筆,代表不同的元素在畫布上構圖,隨著音樂進入不同橋段而有不同的情感與視覺效果,兼具互動藝術的內涵及趣味。
(摘錄自中山新聞電子報第64期)
●TOP
 

 
教師風采

◆106年8月1日起新上任之主管如下:
  (1)工學院院長:李志鵬教授。
  (2)工學院副院長:程啟正教授。
  (3)工學院副院長:賴威光教授。
  (4)研發長:周明奇教授。
  (5)總務長暨環安中心主任:邱日清副教授。
  (6)校友服務中心主任:溫朝凱教授。
  (7)機電系主任:黃永茂教授。
  (8)電機電力工程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高崇堯教授。
  (9)電信工程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主任:黃婉甄副教授。
◆以下老師通過升等!!
  (1)光電系張美濙老師升等為教授。
  (2)光電系洪玉珠老師升等為副教授。
  (3)光電系洪勇智老師升等為副教授。
  (4)通訊所黃婉甄老師升等為副教授。
◆電機系洪子聖教授榮任科技部電信學門召集人。
◆材光系郭紹偉教授榮任科技部高分子學門召集人。
◆機電系林哲信教授研發之產品「健康管理好幫手-智慧馬桶」,榮獲科技部「106 年度運用法人鏈
  結產學合作計畫」最佳人氣獎第一名。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榮獲第24屆東元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榮獲美國水文學會水質獎章(Robert G. Wetzel Award )。
◆環工所陳威翔助理教授當選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106年度「優秀青年工程師」。
◆電機系王復康教授榮獲106年度臺綜大「年輕學者創新研究成果選拔」優等獎。
◆機電系嚴成文教授及電機系謝東佑助理教授榮獲「105學年度本校教學傑出獎」。
◆機電系錢志回教授、資工系楊昌彪教授、電機系馬誠佑助理教授、環工所林淵淙教授榮獲「105
  學年度本校教學績優獎」。
●TOP

學生榮譽

◆光電系林群喬同學及光電系黃資勝同學榮獲106年度華立集團獎學金(第一類)。
◆機電系楊博宇同學及光電系侯建宗同學榮獲106年度華立集團獎學金(第二類)。
◆環工所SUMARLIN SHANGDIAR同學、環工所KASSIAN T.T. AMESHO同學及電機系楊軒愷
  同學榮獲106年度葉公節教授紀念受贈款獎助。
◆機電系江益賓同學及機電系李承睿同學榮獲106年度張道源講座教授紀念獎學金。
◆電機系唐牧群同學、光電系林建佑同學、材光系莊文碩同學、材光系吳政憲同學及材光系姜孝承
  同學榮獲本校104學年度博士班研究生「第三年獎勵研究績優」。
◆材光系盧依宣博士及電機系孔明隆博士分別榮獲本校「105學年度博士生優秀畢業論文獎」。
◆電機系王朝欽、李宗哲教授指導研究生蔡宗毅、鄧裕霖榮獲2017 IEEE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and Verification最佳論文獎。
◆電機系陳柏融同學榮獲2017年華通電腦優秀獎學金。
◆電機系施信毓教授指導研究生劉岳衢、周宏儒與黃柏鈞榮獲「2017第十七屆旺宏金矽獎」設計組
  優勝獎。
◆資工系李宗南教授指導資工系碩士班學生吳健民、張為捷、林冠華以「造飛機,我們準備要飛」
  榮獲由中山大學雲端運算研究中心及高雄大學資工系主辦之「2017開源天下-全國大專校院開源
  軟體程式創意設計競賽」冠軍。
◆資工系李宗南教授指導資工系碩士班學生林瑞嚴、李順益、姜柏程以「小天眼」榮獲由中山大學
  雲端運算研究中心及高雄大學資工系主辦之「2017開源天下-全國大專校院開源軟體程式創意設
  計競賽」佳作。
◆資工系范俊逸教授指導博士生黃政嘉、曾一凡榮獲「5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Computing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CIT 2017)」最佳論文獎。
◆資工系李宗南教授指導碩士班學生陳玫儒、姜柏程、李順益、劉佳盈參加「2017電腦視覺、圖學
  暨影像處理研討會(CVGIP 2017)」舉辦之「基於電腦視覺之自動行人偵測競賽」,榮獲第三名。
◆光電系陳俐吟教授指導研究生林信璋榮獲2017 ICSEVEN最佳論文獎。
◆光電系林宏庭及張偉信同學榮獲「2017東華盃-太陽能光電創意競賽」染料敏化電池創意應用組
  第三名。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黃威翔同學榮獲美國土木工程學會優秀論文獎章(J.James R.Croes
  Medal)。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研究生蔡建緯、連博仁、林志恩、曹家麒發表學術論文,榮獲106年度環
  境工程實務技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研究生林彥伶、許藝騰、林宗廷發表學術論文,榮獲106年度環境工程實
  務技術研討會「傑出論文獎」。
◆環工所袁中新教授指導研究生楊宗謀、申華臻、姜彧波、洪崇閔發表學術論文「台灣南部地區
  冬、春季節空氣污染事件日PM2.5之時空變化、化學指紋特徵、污染來源解析」,榮獲第18屆
  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最佳論文獎(Best Paper Award) 」。
◆環工所袁中新教授指導研究生洪國寧、陳亭碩、蔡孟延發表學術論文「巴士海峽週邊地區不同型
  態大氣汞氣固相分佈及日夜、季節變化趨勢分析」,榮獲第18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最佳論
  文獎(Best Paper Award) 」。
◆環工所袁中新教授指導研究生謝世鴻發表學術論文「海岸鹹水型濕地不同植物相溫室氣體釋放通
  量及淨初級生產量之季節變化趨勢分析」,榮獲第七屆海峽兩岸環境與生態會議-台北論壇「最佳
  論文獎」。
●TOP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校友通訊
聯絡人:劉玥妏
E-mail: aex@mail.nsysu.edu.tw
電話:07-5252000轉4001-4004
傳真:07-5254009
通訊地址: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