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灣 學 海
全球變遷與碳化學先驅 中山大學陳鎮東當選中研院院士
中央研究院宣布第34屆院士當選名單,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講座陳鎮東榮列其中,其專長為碳化學與全球變遷,足跡遍及三大洋,論文著作等身。中研院院士為終身名譽職,象徵臺灣最高學術榮譽,陳鎮東也是中山大學創校44年來,首位在校時即榮膺中研院院士殊榮的教授。
Read more...培育半導體人才 中山大學獲核重點設備建置計畫
為持續推進台灣半導體晶片製造與封測領先全球優勢,國科會推動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國立中山大學近日即獲首期補助8000萬元,對於未來教學研究及人才培育助益良多,計畫各項績效目標將由工學院、理學院及半導體學院三個學院參與計畫的成員持續合作達成。
Read more...近半數成人罹代謝異常脂肪肝! 中山大學攜產學熱議因應之道
臺灣40歲以上的成人近半數罹患代謝異常脂肪肝!國立中山大學代謝異常脂肪肝卓越研究中心、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及高雄醫學大學合作,首度於高雄舉辦亞太肝臟研究學會脂肪肝主題研討會。中山大學副校長、代謝異常脂肪肝卓越研究中心主任兼大會主席余明隆指出,全球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具脂肪肝,是最常見的慢性肝病,國人罹患比例為25%至30%,40歲以上成人罹病率更高達40%至50%。研究發現,雖然稍微肥胖、有輕度脂肪肝的人,可促進B型肝炎清除;但若同時有代謝異常,則容易引起肝病惡化。根除之道就是改變生活型態、促進代謝機能及飲食控制。
Read more...永續創新、成就未來 中山大學辦全國大學教務校務經營會議
112學年度大學校院教務、校務經營主管聯席會議於今明(20、21)兩日在國立中山大學舉辦,以「永續創新、成就未來」為主題,齊聚全國各公私大學校院主任秘書、教務長、總務長及相關業務承辦人與會共同暢談教務創新、校務永續經營等議題,共同為高等教育未來創造共好的策略與行動。
Read more...中 山 新 聞
影音》西子灣打卡新地標 中山大學階梯彩繪海洋地景
國立中山大學依山面海,校內最貼近大海的建築綜合大樓,戶外正立面階梯是學生修習通識課程的必經之路。海洋科學院與西灣學院5月號召師生利用課餘時間彩繪海洋圖像,賦予階梯新生命,盼藉此喚醒眾人珍視海洋資源的心。
Read more...美銀行業監管挑戰與前景 國金大師講座探討法遵實務
國立中山大學國際金融研究學院舉辦法遵實務講座,主題聚焦在美國銀行業的監管挑戰與前景,由中山大學國金學院客座副教授、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FRBSF)金融機構監管和信貸處前處長饒永華主講,帶領與會者共同回顧過去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對外國銀行組織(Foreign Banking Organization, FBO)監管制度的演變。
Read more...打造智慧運輸 中山大學攜手高市交通局辦工作坊
為提供高雄市民更友善的無障礙運輸服務,讓市民更加便利地取得公車與旅遊資訊,並讓年長者與視障朋友更能安心搭乘公車,國立中山大學高屏澎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與高雄市政府交通局舉辦「高雄iBus公車即時動態資訊系統改版需求調查」工作坊,透過公民的參與,邀請市民朋友倡議政策。
Read more...小丑魅力探索自我 文院下山劇聚多元呈現
國立中山大學規劃「文院下山」系列活動,本學期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杜思慧邀請資深劇場人吳季娟、詹喆君、藍貝芝及中生代劇場創作者譚天、楊柏煒展開「戲品文院、下山劇聚」系列講座與體驗工作坊。文院深耕計畫也展現環境劇場成果《「丑」死了》,由中山劇藝系「創意表演」課程學生結合此次「小丑與默劇專業工作坊」訓練,精采呈現「我的內在小丑之誕生」戲劇饗宴。
Read more...影音》公車式小黃行銷原鄉 中山大學創新共學輕旅行
國立中山大學結合公車式小黃,首創「來去桃源住一晚」兩天一夜共學輕旅行,主打文化深根、低碳漫遊,成果大獲好評。這項由交通部公路局、運輸研究所、中山大學高屏澎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所推動的偏鄉運輸資源整合示範計畫,3月至今共完成5梯次結合交通、觀光、文化、生態的創新共學,調查滿意度逾9成,有專家建議擴大推廣,以提升偏鄉吸引力及能見度。
Read more...海洋汙染「塑誰惹的禍」? 中山大學微塑膠踏查反思環境教育
全球海洋汙染到底「塑誰惹的禍」?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兼師資培育中心主任謝百淇開設「環境教育」課程,帶領學生深入了解微塑膠危害及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引導學生實踐環境教育行動,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中山師生共同策劃「塑誰惹的禍」活動,帶領高雄市立楠梓高中6名學生一同前往西子灣,參與海洋微塑膠實地踏查,將篩網蒐集到的微塑膠製成創意拼貼畫,並以親身體驗的內心衝擊為靈感,創作出海洋現代詩,反思人類行為所導致的各種後果。
Read more...社區綠化闢都市農園 中山師生攜手廍南景觀再造
近年來,隨著都市化加速,人們不僅面臨繁忙的工作節奏,還需承受日益加劇的生活壓力,都市農園的出現,也反映出都市居民急欲擺脫這些壓力的現況。因應此情勢,國立中山大學HISP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團隊與高雄左營老人活動中心、左營廍南社區發展協會攜手合作,透過海工系副教授陸曉筠開設的服務學習課程「園藝療癒與都市農園」,將左營老人活動中心之閒置空間開闢成為社區農園,同時也為廍南里居民住家進行綠色景觀設計的深度改造。
Read more...非視覺藝術與身體解碼 「五感異聲」計畫推多感官藝術平權行動
從多感官品嚐藝術,異質中覺受真實臨在。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副教授何怡璉、空表演實驗場即興舞蹈家陳宜君、視障藝術家許家峰共同策劃,與高雄文學館聯合舉辦「五感異聲,礙情中的異身體與人文平權」駐館計畫。計畫邀請社團法人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理事長趙欣怡分享「非視覺創作經驗裡的身體現象學」講座,並由「黎美光。創意/心理。工作站」創意總監黎美光帶來「身體解碼:即興、五感、異身經驗」身體工作坊,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障礙者、與教育工作者和熱情參與。
Read more...轉譯民間信仰 中山大學出版陰廟桌遊
中山大學中文系開設「閩南民間文學與文化采風」課程,在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與「國立中山大學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的大力支持之下,出版文史調查成果冊《閩風拂斜灣,青衿覓陰光──高雄陰廟采風錄》與陰廟桌遊「眾廟之門」,希望透過臺灣民間信仰及相關的轉譯活動,來深化學生與民眾對民間信仰、敘事與儀式之間複雜關係的理解,同時強化學術與實踐之間的連結,促進跨學科學習與文化交流。
Read more...國 際 視 野
中山大學設「明德大學臺灣中文學校」 首屆學生抵臺沉浸式學習
國立中山大學為美國明德大學(Middlebury College)全臺唯一合作大專校院,雙方成立「明德大學臺灣中文學校」(Middlebury School in Taiwan),首屆4名學生來臺,展開為期15週的中文沉浸式學習。除必修的兩個特色課程「漫遊高雄」在地文化交流參訪與「一對一獨立研究」外,也可選修「商務中文」或「兩岸關係」課程。中山大學特地安排臺灣室友同住,營造全天候中文練習環境。4名外籍生從一開始「鴨聽雷」,到期末能以全中文做成果報告,程度顯著提升。他們也把握課餘時間至寶島各地踏查,體驗豐富多元的文化。
Read more...國際研習交流 EMBA參訪美產學巨頭
中山大學EMBA積極拓展國際交流機會,每年均透過海外研習及移地教學方式,與全球頂尖商學院接軌,並與當地領導企業與專家交流,藉以培養具備全球視野的高階管理人才。今年EMBA第26屆學生在導師、人管所教授陳世哲帶領下,前往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學習國際領導策略應用,並至當地世界級企業實地參訪、座談,包括星巴克、亞馬遜、微軟、波音等,深度交流獲益良多。
Read more...文學、文獻、文化 越南工作坊探尋體驗
「越南文學、文獻與文化工作坊」在國立中山大學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中文系、校友服務暨社會責任中心的共同支持下,邀請許燦煌文庫創辦人許燦煌、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助理教授裴光雄、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范氏香蘭為學生帶來豐富精彩的越南文學、文學與文化體驗。
Read more...陽 光 青 年
獨創虹膜辨識技術 中山大學博士生奪鴻海科技獎
電影《關鍵報告》中,阿湯哥眼球一掃,就能解鎖、付款甚至投放個人化廣告,虹膜識別身分的高科技無所不在。國立中山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博士生林國鈞跨領域研究虹膜辨識資安技術,成果突破14年全球瓶頸,杜絕駭客入侵漏洞,成功提升安全係數千倍,發表2篇論文均獲高質量期刊接受,其中一篇更獲國際頂尖期刊IEEE可靠與安全計算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收錄,並以此榮獲2024鴻海科技獎。
Read more...青年返鄉再造 藝管所「中洲津餘祭」協力地方創生
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師生2021年於旗津創辦「中洲津餘祭」裝置藝術節,獲在地居民與觀光遊客好評迴響。藝管所學生謝鳳儀續以「中洲津餘祭2.0」計畫獲高雄市政府文化局「112年高雄市推動社區營造及村落文化發展計畫」審查肯定,策畫社區藝術節裝置藝術與導覽、工作坊講座,並梳理文史資料,發行旗津中洲首本刊物《津州刊》,期望發揮青年返鄉力量,挖掘在地豐富文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