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山大學100學年度傑出校友-大葉大學 武東星校長...

國立中山大學100學年度傑出校友-日月光工程中心資深副總經理 洪松井博士...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暨材料科學研究所 30週年慶祝大會...

環境工程研究所20週年所慶...

西子樓校友會館增建三樓交誼空間 觀景露臺視野佳...


2011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 中山電機、工學、資訊領域進入三百大...

電機系高家雄教授退休餐會...


環工所楊金鐘教授研發技術,榮獲國科會肯定...

環工所楊金鐘教授、材光系周明奇教授、機電系蔡得民教授及資工系黃英哲教授
   技術卓越,代表本校參展「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
...

資工系黃英哲教授榮獲2011年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金牌...

電機系王朝欽教授-「產學研究類特聘教授」...

光電系林宗賢副教授-「榮獲本校特聘年輕學者」悠遊學術,自在生活...

9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電機系 葉家宏老師:啟發式教學,訓練自我思考...

9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電機系 黃義佑老師:結合學理與產業,激發多元創造力...

9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資工系 楊昌彪老師:體驗不一樣的教學生活,實踐言教、身教
   與境教
...

9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資工系 范俊逸老師:互動學習,關注產業發展趨勢...

9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環工所 袁中新老師:教研併進,樹立典範...


教師風采...

學生榮譽...


國立中山大學100學年度傑出校友-大葉大學 武東星校長

畢業系級:電機工程學士班74級、碩士班76級、博士班80級
現職:大葉大學校長

 

       武東星學長是本校第一位念完學士班、碩士班與博士班的校友,隨著中山大學從創立第二年開始奮鬥,與師長一起建設實驗室的過程,至今令他難以忘懷。如今他也成為一所大學的校長,更加能體會大學教育對學生的啟發與重要性,自己也設下「肯學、肯作、肯付出、肯學習」的方針領導大葉大學,開創校務發展新局。

超越環境限制,培養創新研究能力

       武學長是創校第二屆的校友,當年的中山大學還在草創時期,校園建設與教學資源仍在建立中,他談到要念碩士班的時候,其實是有一些別的學校可以選擇的。但是,他的指導教授告訴他,你是中山大學畢業生,也可以考慮跟中山大學一起奮鬥。武學長談到「我一直以為實驗室應該很大,可是一打開實驗室,空間雖然滿大的,卻什麼東西都沒有。但是,那時候我的老師雄心壯志,他就想要建設實驗室。剛好有機會我跟就他一起建設實驗室。」也因為許多事都要自己動手做,他培養出了不受環境限制的研發能力,這樣的經歷也讓他往後面對許多新事物挑戰時,能夠勇於面對與克服。

用科學精神從事教育服務

       武學長雖然從事教職,但是對產業動態與需求卻相當了解。原來,在念完博士班時,他聽取指導教授李明逵老師的建議先進入工研院服務,老師告訴他如果不先到產業界歷練一番,將來如何教導學生。武學長因此學習到了如何把知識變成技術,知道如何做技術移轉,曾榮獲兩次國科會技術移轉貢獻獎。

       在從事教職期間,武學長也多次面對不熟悉的任務,例如在中興大學服務時,曾任研發處校務企畫組組長,雖然在那之前沒做過行政工作,但是中興大學第一個專案管理統包的建築案,就是武學長規畫的。武學長分享說:「在每一個行政職務上,真的要發揮自己做科學研究的精神,去看看針對這個職務上、這個環境,你可以帶來什麼貢獻。」因為用心與勇於任事的態度,讓他去年起受聘到大葉大學擔任校長,並且成績依舊亮眼,母校師生均同感光榮。

國立中山大學100學年度傑出校友-日月光工程中心資深副總經理 洪松井博士

畢業系級:機械系76級
現職:日月光工程中心資深副總經理

 

       洪松井學長是知名的日月光集團工程中心副總經理,雖然是一位科技人,喜愛閱讀、登山的他,思考與視野也相當寬廣多元,這樣的特質讓他在日月光集團不只扮演技術研發要角,更促成了公司與在地的連結,及對員工、社群、環境的關懷。

重整企業體質 領導團隊締造亮麗成績

       洪學長自1998年進入日月光集團後,就一直努力至今,並成立了工程中心,統籌公司的工程與研發,提升了集團核心技術能力,帶領團隊創下亮麗獲利與市占率成績,保持了日月光的競爭優勢。洪學長表示,其實工作上也曾經面臨一段重整期,包括要提升研發能量、工程師工作量、客戶管理等各方面要從比較沒有條理,到有今天的成績,其實很辛苦,但是洪學長以毅力和專注力來面對挑戰,最終還是克服了難題。他用自己喜歡的運動打比方:「我滿喜歡爬山、騎車騎比較長距離的,到最後面那段其實都是和自己的毅力作競賽。我覺得可能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兩次經驗,那種會讓我們了解到沒有事情是做不了的,把時間拉長來看,其實什麼樣的困難都能克服。」

帶領國際品牌回歸在地 與南部學校、社區建立連結

       洪學長除了在企業內部有優異表現,喜愛多元思考的他也想到,一個企業應該對他所在的社區、環境有所貢獻。因此他也極力促成集團對社區或者南部學子的照顧,例如獎助中山大學、成功大學優秀教授與學子,又例如改善員工的就業環境,以及辦理鄰近國小學子的課後安親班,種種措施讓公司更能與在地建立連結。

       此外,洪學長鼓勵學弟妹,在學期間可以多參加社團,他自己也是高中、大學時在社團中累積了團隊合作與領導素養,對於日後工作中,如何使員工同心協力、如何說服人或給一個願景,都相當有幫助。

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暨材料科學研究所 30週年慶祝大會

       材料科學研究所於民國70年成立,材料與光電工程學系則於民國92年成立,兩者於民國97年合併,正式更名為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材料與光電科學學系暨材料科學研究所今年也舉辦30週年慶祝大會,並有材料與光電論壇、經驗分享暨系友大會。材料所特地邀請第一屆所長吳建國回校,他目前擔任太平洋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吳建國副執行長當年也曾是第一屆電機系系主任。他以創校時的艱辛奮鬥與系上師生分享,提起許多材料所當年不為人知的溫馨小故事,吳建國副執行長也拋磚引玉,捐出十萬元回饋所上,希望帶給系上更大的進步。材料與光電論壇則邀請多位碩博生回校經驗分享,校慶(11/12)當天也舉辦第二屆校友會選舉。

吳建國所長分享

吳建國公子代表捐贈十萬元

環境工程研究所20週年所慶

       環境工程研究所今年舉辦20週年所慶活動,除了校友與師長和學弟妹交流之外,還有實驗室薪火相傳的心連心比賽,除了分享校友在學生時期的照片回顧剪影之外,也舉辦校友座談暨經驗分享,並舉辦沙灘排球、躲避球趣味競賽及柴山健行、校園巡禮等活動,結合中山大學山海特色,讓校友回味中山生活。值年餐會上,校長楊弘敦抽出摸彩獎項,並加碼增加校長特別獎。楊校長表示,校友們若是每年都藉著校慶回中山,大家凝聚在一起,「這樣感情才不會散」,希望校友有空多回母校看看。

西子樓校友會館增建三樓交誼空間 觀景露臺視野佳

       西子樓校友會館自100年7月動工開始,經過近半年施工,除了拆除舊建築牆面,擴增基地面積,目前三樓增建的結構體施工完畢,二、三樓的觀景露台也搭建起來了。日前張玉山主任秘書勘查工地進度,相當滿意擴建後的新格局,期許明年校友及本校各單位能利用西子樓舉辦各類交流聯誼活動,享受中山人獨有的西灣美景。

       西子樓校友會館自99年正式展開籌建計畫,100年擴大向全體校友募集建設經費,經過許多校友支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已經有了良好的基礎。為了不辜負校友的期望,母校緊盯施工進度,預計於明年春節後申請建築使用執照,校友總會李雄慶理事長也經常前往工地了解動態,將校友意見反映給母校。

       未來西子樓主要用於校友聯誼活動、校友服務,及本校經營績效、校史展示,也將開放校內單位申請利用,對校友情誼聯繫和校務發展有相當大幫助。目前距離完工所需經費尚有一段差距,期望有更多中山人共襄盛舉一起來打造這棟意義重大的指標性建築。

       更多西子樓相關資訊: http://home.sec.nsysu.edu.tw/


2011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 中山電機、工學、資訊領域進入三百大

        日前公布的2011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國立中山大學於分領域排名共有四學門進入世界前三百大,數學為全國第2名,電機為全國第5,工學是全國第6,資訊則為第16。

        2011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指標共分「學術生產力」、「學術影響力」、「學術卓越性」三大構面,含八個指標,分別為「領域近十一年論文數」、「領域當年論文數」、「領域近十一年論文被引次數」、「領域近二年論文被引次數」、「領域近十一年論文平均被引次數」、「領域近二年h指數」、「領域內高被引文章數」及「領域內高影響期刊論文數」,評鑑各校學術品質及數量上於近期與長期累積的科研論文成果,並考量學校規模及優質研究進行綜合評比。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學門表現突出,世界排名第75名,全國排名第5名,其中,h指數為全台最高。工學院院長陳英忠表示,電機在去年便進入百大,今年又再度進步,值得高興。雖然有很多評比都把中山電機排在全國第六、七名,是因為我們的論文總數量無法與其他大校比較;但以品質而言,在被引用以及影響力上,「中山是不輸人的」。雖然工學領域整體尚未進入百大,但是電機學門領域的表現突出,「這是不錯的成果」。

        陳院長提到,中山整體工學領域已經在全世界進入前兩百大,資訊則是進入三百大。未來工學院將再加強學術影響力的提升以及整體能見度的行銷,舉辦各工學領域甚至全校跨領域的創意競賽,將研究成果應用到生活中,也能提升一般社會大眾對於研究型大學的了解,讓學生對於專業應用的感受度加深。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院長陳英忠教授

2011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國立中山大學分領域學門排名
電機:全球75、全國第5
工學:全球183、全國第6
資訊:全球242、全國第16

電機系高家雄教授退休餐會

       電機系於2011年10月28日舉行「電機系高家雄教授退休餐會」,對老師多年的辛勞表達感謝與祝福之意;會中由電機系、工學院分別致贈紀念品,高老師發表感言,在溫馨的餐敘下畫下圓滿的句點。


環工所楊金鐘教授研發技術,榮獲國科會肯定

       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楊金鐘教授開發之同步電混凝/電過濾(EC/EF)技術為百分百純本土研發技術,經國科會選定為100年國科會三項發表技術之一,該機器為可移動式同步電混凝/電過濾處理系統,100/9/29~10/2代表本校參展「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國科會科技創新館」,獲此殊榮,相當難得,全校師生共感驕傲。

       地球資源日益枯竭,地表水水源品質及地下水遭受污染的情況亦日益嚴重,加上高科技業用水量極大,導致廢水含有大量奈米微粒、氮、磷及許多有害物質無法有效去除。近數年來,新興污染物(例如:砷、環境荷爾蒙等有害物質)對人類健康有著極大的危害,而現有生活污水處理廠及自來水淨水場也無法有效去除這些新興污染物,一再凸顯「水質整治」對人類之重要性。

       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楊金鐘教授開發之同步電混凝/電過濾(EC/EF)技術為百分百純本土研發,該技術可輕易地將晶圓廠化學機械研磨廢水中之奈米微粒去除,也可將受到砷污染之實際地下水整治到符合灌溉水水質標準及第一類地下水污染管制標準(As: 0.05 mg/L),更可將國內某工業區之海洋放流水及陸地放流水輕易地處理至非常接近自來水水質標準。

       市面上一般的掃流過濾方式,容易使較小的膠體粒子穿透過濾件(或謂“濾材”、“濾膜”)或累積在其孔洞,造成過濾件堵塞,本技術則同時結合電化學原理與薄膜過濾技術,在不添加化學藥劑之情況下,使水溶液中產生絮凝現象,進而將水溶液中之懸浮固體物(例如:奈米微粒)及溶解性物質(例如:氨氮、磷酸根離子、環境荷爾蒙、藥物殘留及多種離子)有效去除,達到水質淨化及廢水回收再利用之目的,本技術層次領先日本及他國。除了不需添加化學藥劑外,本技術佔地空間小,處理容量擴充容易,可處理導電度大於100 μS/cm的任何水溶液,相當適用於高科技業、生技產業、食品業、製酒業、畜牧業、廢水處理業、水產養殖業等,本技術已榮獲中華民國發明專利並成功技轉予國內業者。

       為求水質淨化及檢測更具機動性與方便性,本研究團隊已開發出移動式同步電混凝/電過濾處理系統,並於100年度「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國科會創新發明館」展出。該處理系統具備觸控式電腦控制介面、操作簡易、佔地小、自我清洗能力、水質線上即時監測等特點,可單一處理模組或多模組同時操作,該處理系統更可自動監控濾液通量變化,若通量低於設定值,則該系統會自動逆洗清潔過濾膜,提高處理效能。本處理系統採用之管狀陶瓷膜及碳質/陶瓷複合膜,完全由本研究團隊自行開發與製備,該等過濾膜耐高溫/高壓、抗化學腐蝕及使用壽命長,可適用於多種特性之廢(污)水及淨水處理,除了可滿足日趨嚴格之放流水標準外,更可有效去除多種新興污染物,達到水質淨化及回收再利用之境界。未來,本研究團隊期望可與國內相關業者繼續合作,共同為地球的永續環保共盡一份心力。

環工所楊金鐘教授、材光系周明奇教授、機電系蔡得民教授及資工系黃英哲教授
   技術卓越,代表本校參展「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

       環工所楊金鐘教授、材光系周明奇教授、機電系蔡得民教授及資工系黃英哲教授技術卓越,代表本校參展「2011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

一、環工所楊金鐘教授-「一種利用同步電混凝及電過濾去除水溶液中奈米微粒及乳化液滴之方法
                                                與設備」
二、材光系周明奇教授-「藍寶石長晶技術」
三、機電系蔡得民教授-「多連桿式模具開閉機構」
四、資工系黃英哲教授-「自動備份及還原暫存器內資料之系統及方法」、
                                            「多重指令集切換系統及方法」、「切片轉換式資料壓縮方法與系統」、
                                            「利用快取記憶體之資料追蹤系統及方法」、「反相壓縮系統及方法」、
                                            「應用於循環記憶體之壓縮資料管理系統及方法」、
                                            「三維圖形加速系統單晶片整合及驗證方法」

資工系黃英哲教授榮獲2011年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金牌


       資工系黃英哲教授及研究生侯少杰同學代表本校首次參加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研發更有效之系統晶片驗證及除錯發明專利,並一舉獲得本屆金牌獎肯定!

       黃教授率領嵌入式系統實驗室團隊,經多年的開發及專利佈局,研發更有效之系統晶片驗證及除錯發明專利,加上研究室全員的耐心與用心,一步一腳印,已在國際上為校及為國爭光。

       德國政府在紐倫堡創設12個大型國際展覽館,全年無休輪流展出各行各業產品,由於規模最大,人潮最多,因此成為來自全球工商界、貿易商、採購商暨相關廠商列為首選前往參觀之國際性發明作品展場,該展亦獲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指定為少數著名國際發明展之一,中華民國代表團歷年參展(賽)獲獎成績優異,紀錄輝煌,除參展(賽)之個別發明人能榮獲各大獎項,同時連續數年榮獲團體總冠軍。

       本次黃教授在眾多甄選者中脫穎而出獲代表團之參展資格,並以參展的發明專利『反相壓縮系統及方法』榮獲紐倫堡發明展金牌獎,該項發明專利結合『切片轉換式資料壓縮方法與系統』、『利用快取記憶體之資料追蹤系統及方法』及『應用於循環記憶體之壓縮資料管理系統及方法』等研發成果,開發便於系統晶片除錯元件的設計,其技術利用演算法改進壓縮率,已達到更有效且更大量的資料追蹤,使得設計者可以更為簡單的對於系統晶片驗證及除錯,達到更好的除錯效率。

       黃教授許多專利及技術已成功移轉國內外業界共14家廠商,適用微處理器之IC設計、SoC開發及嵌入式系統開發等,讓IC設計產業具有與國際大廠競爭實力,此次獲獎更是給予黃教授國際級的榮耀及肯定!

>電機系王朝欽教授-「產學研究類特聘教授」


       電機系教授王朝欽榮獲中山大學99學年度產學研究類特聘教授,認為「教育訓練應結合產業需求」的他,目前已有50項專利獲證,申請中的還有將近百件,對此他謙虛地表示,「拿到專利不難,讓廠商願意買你的專利才難」。而他給指導學生的畢業門檻之一也是申請專利,但這並不是因為通過專利這件事有多麼重要,也不是貪圖其帶來的附加價值,而是要讓學生提前做好就業準備。

       王朝欽教授說,電機系畢業的學生,將來在職場上幾乎一定都會接觸到專利,所以一定要懂得怎麼看專利;「自己按照專利申請流程走一遍是最快學會的方式」,除此之外,當專利申請通過,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肯定。任教十九年來,王朝欽老師一直保持著「老師是商標,學生是商品」的信念,他笑說,學生在外面如果表現不好,「大家打聽之後知道是我教的,我就丟臉丟大了」。因此他對於自己門下出產的「商品」皆採取嚴格控管,不允許任何瑕疵品外流;嚴禁把任何私人問題帶入實驗室,他說,「進到實驗室就必須專注,有任何私人問題,出了實驗室的門再說!」且學生必須達到他所設立的畢業門檻才可畢業。但在他的堅持下培養出來的學生,皆是能獨當一面的優秀人才。

       王朝欽教授的實驗室目前主要有兩大研究走向,一是結合生物醫學,希望研發出能體外篩檢過敏、肝癌、大腸癌等的前期生醫標幟之快速檢測晶片系統。王老師說,「居住在醫療資源較不足地區的民眾,想做類似癌症的檢查比較不容易,所以希望能研發方便的居家型快篩晶片,自己在家就能針對血液或和尿液做快篩。」實驗室的另一個主要研發方向是車用電池系統的控制,因為已知的石油來源若照現在的消耗速度,將會於未來幾十年內耗竭,未來汽油車勢必會被電動車取代。因此目前王老師正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合作,希望能成功改善目前車用電池的主要問題,幫助充電時間縮短、電池組儲存與監控等。王朝欽老師的研究定位是「對人類社會有幫助」,他希望致力研究的一切能對社會帶來正面影響,同時這也是他對學生的期許。

       王朝欽教授提到,大多數人認為「我看見所以我相信」,「但我認為是『我相信所以我看見』」,他鼓勵學生不要太執著於眼前短暫的利益,應該把眼光放遠一點。不僅是在求學過程中,將來畢業後求職更是如此,「找的工作應該要是年資越久越值錢的,不要太在意起薪,要考慮前瞻性」,王朝欽老師於2009年接任電機系主任至今,相信在他的帶領下,中山大學電機系(所)必定能穩定地成長,繼續栽培出更多的菁英,能在社會上發揮所長,成為一股良好的推動力。

光電系林宗賢副教授-「榮獲本校特聘年輕學者」悠遊學術,自在生活


       推開電資大樓4023室的大門,先看見的是一塊白板,上頭寫著:「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中要有悠閒的趣味。」這裡是光電系林宗賢老師的研究室,這段話是太太送他的座右銘。這種態度,亦是林宗賢老師能自在悠遊於研究、教學、生活、興趣的主因。

       林宗賢老師,國立成功大學光電博士,任教於中山大學第五年。林老師自大學做專題開始,就進入了液晶光學、平面顯示器的領域。積極的個性使然,他比別人花更少時間取得碩、博士學位。然而,林宗賢老師充沛的能量,更來自於研究之餘所培養的多樣興趣,例如:水族養殖、製作音響、攝影等。他亦常將專業與興趣做有趣的結合,例如:「攝影」與「光學」,他說:「攝影受光影變化極大,有光學理論及光學系統設計作基礎,拍照更有心得。」現在的他雖然已較少攝影,但各式單眼相機鏡頭卻成了上課教具,「興趣」與「課程」的結合,使他的課程充滿了吸引力。

       研究液晶光學領域多年,有沒有遇到什麼問題阻礙?這個提問,林宗賢老師給了很妙的回答:「我們每天都有很多的問題!如果沒有問題要解決才令人擔心!」除了執行兩個國科會計畫這種偏重學術性的研究外,林老師在產學合作部份也著力甚多,友達、奇美電子等面板廠都跟他有合作計畫,共同開發新型顯示技術及解決所遇到的瓶頸。此外,林宗賢老師也和工研院長期合作,做軟性彩色電子書的研發。林老師表示,以塑膠為基板的軟性電子技術目前已有許多突破與成果,各類產品的開發和普及,指日可待。

       雖然林宗賢老師熱衷於研究,教育亦是他非常重視的區塊:「我非常喜歡老師這個工作,希望透過教育,傳導自己的知識與見聞給學生,並達到教學相長。」在這樣的熱忱支持下,林宗賢老師總是耐心地引導學生,不僅在課堂上與學生有良好的互動,私底下和學生的關係也很好,學生總會拿各類的疑難雜症來請求他的協助,關於這點,林宗賢老師則謙虛地表示,可能因為自己的年齡和學生較相近,所以較能了解他們的想法,較適合扮演個稱職的聆聽、開導者的角色。

       林宗賢老師於九十九學年度榮獲「國立中山大學年輕學者獎暨年輕特聘學者」,關於這點,他相當謙虛的說:「承蒙學校給予我豐富的研究資源,謝謝大家給我的肯定,未來還會繼續努力!」最後他想給莘莘學子一些建議:「光電是一個變化很快的領域,學生必須要有扎實的基礎,並具備多元學習和吸收新知的能力,才能跟上時代腳步。」

9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電機系 葉家宏老師:啟發式教學,訓練自我思考

       突破傳統、引人省思的啟發式教學,是葉家宏老師多年來堅持的教學理念。透過提出問題,由學生自行分析、推論及歸納,進而讓學生的思考更為靈活,更能夠觸類旁通,避免被動地接受知識,進而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這樣的方式受到學生的肯定,師生之間的互動熱烈,學生學習的效率自然提升;此外,家宏老師特別重視外語教學,每學期皆有一門課程是以全英語進行教學,鼓勵學生開口提問,並安排口頭報告,讓每位學生都有上台表達的機會。此嚴謹且有系統的訓練,不但讓學生的學習更扎實,亦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在業界的競爭力。

       借助科技及數位工具的輔助,家宏老師將課程內容製作成簡報、影像及影片等,努力將複雜的問題以簡易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得到最佳的吸收效果;在特別設置的課程網頁上,各門課程的講義及練習題都會即時上傳,方便學生在課後進行複習。除了專業知識的交流之外,家宏老師也主動了解學生在生活上的點滴,定期舉辦餐敘、球賽,進行班遊等戶外活動,以更貼近地觀察學生,並適時給予協助。家宏老師的用心及為學生付出的心力,在每一屆學生心中灑下鮮活的種子,並漸漸在家宏老師的教學道路上,開滿了豐美的花朵。

9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電機系 黃義佑老師:結合學理與產業,激發多元創造力

       「教學認真且熱情幽默,教材豐富且多元」是多數學生對黃義佑老師教學的看法,每每上課之前,義佑老師都會將教材電子檔上傳至網站,讓學生能夠先作預習並減少上課時抄筆記的時間。上課時,除了非常有層次地傳授專業學理知識之外,總是會適度的加入課本以外的相關產業資訊或實務介紹;並且擅長以多元且互動的方式,例如適時撥放動畫特效或影片、將上課內容與生活/自然/時事作有趣之連結,以及導引式問答方式來進行教學,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注力和吸收程度。課後之餘,老師也非常樂於與學生進行討論與分享,談的不僅僅是課業內容,還包括瞭解班級相關活動,以

及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等,甚至進一步提供協助。上過黃老師課程的學生,大都認為他是一位可以將不容易理解的學理知識,藉由特有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很容易學會,同時也是一位能夠關懷學生的老師。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義佑老師對於教學的熱忱與努力,幾乎展現在每一課堂中,為導引學生將所學理論與實際應用結合,義佑老師甚至費心安排全班學生到產業界(例如:日月光半導體公司、飛利浦公司、台灣積體電路公司、建準電機股份有限公司等)進行參訪,路途中也會與學生們進行多面向的交流,因此獲得學生熱烈的迴響。學生們常說義佑老師「在上課時是老師,下課時變朋友」,可見義佑老師是位散發著熱情與親切感的人,使得學生非常樂於和他互動,藉此增進對課業學習與研究的興趣。

9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資工系 楊昌彪老師:體驗不一樣的教學生活,實踐言教、身教
   與境教

       在課堂上,楊昌彪老師是授與知識的傳達者;在課堂外,是履行豐富、多元生活的實踐者,並以此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楊老師多年來的教學堅持,是注重學生的上課出席率,倘若有學生學習狀況不佳,甚至多次缺席,楊老師會設法了解原因,並適時給予幫助。透過付出關心及實際行動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溫暖,逐漸建立彼此間的信任及認同感。楊老師也曾做過學生「心目中冀望的老師」調查,用柔性、深度了解的態度,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橋樑,期待從學生的眼光看到自己,並做適當的改進與檢討。

       楊昌彪老師除了用心傳授課程內容外,課後亦指導學生參加程式設計

比賽,曾榮獲多次獎項。楊老師常帶領學生進行更深度的研究,並能夠善用數位教學資源,例如將程式設計的題目分等級,讓學生進行練習與討論;楊老師也設置個人網頁,裡頭有各教授課程的教材及錄影,方便學生回家後再次複習,更特別的是,還有楊老師撰寫的雜記類文章,讓學生可以更認識老師在課堂外的另一面。你會發現,除了投入教學、研究與服務外,楊老師曾經泳渡日月潭、環島一日遊、登玉山山頂等等,同時也擔任過好幾任橋藝中心的委員,原來擔任教授也可以熱愛山林,體驗豐富生活,並能夠適時與同學分享生活經驗,徹底實踐「言教、身教與境教」!

9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資工系 范俊逸老師:互動學習,關注產業發展趨勢

       在這個現代科技進步飛速的時代,范俊逸老師引領著學生走向多元的領域,不侷限在課本裡,而是分享資源和了解社會趨勢,並注重與時事結合,抓緊最新的產業發展;俊逸老師也依循著因材施教的方式,針對每位學生的個別差異,做最適合的調配,來進行恰當的教學方式;尤其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如此一來,不僅增進學生學習的樂趣,老師也能從中獲得教學方式的啟發及思考,例如在資訊安全課程中,俊逸老師會提出各項議題,與學生討論資訊安全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透過提出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生除了吸收基本的理論知識外,也能深刻地認識實際應用的意義。

       此外,在安全電子商務課程中,俊逸老師選擇使用的實習設備,是時

下大多數銀行所採用的,讓學生能夠提早體驗產業界的環境。俊逸老師這樣的堅持,對於學生頗有助益,講課時亦會提供最新的產業發展現況,與社會接軌,期待學生能夠將所學運用於畢業後的工作上。體會到科技進步的迅速,俊逸老師在教學與研究上的精進亦從不停歇,舉凡榮獲優良導師、教學研究獎勵、網路通訊國家型優良計畫、教學績優教師等,在在顯示俊逸老師豐碩的教學研究成果。

99學年度教學績優教師-環工所 袁中新老師:教研併進,樹立典範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認真教學的老師」,秉持這樣的教學理念,袁中新老師付出許多心力於教學及研究上。袁老師以多元的方式傳授知識,例如安排學生到工廠參觀及實驗,結合基礎知識與實務的經驗,訓練學生靈活的思辨能力,並將理論實際運用於生活中;再藉由分組實驗,讓學生按步驟分析、操作,親身瞭解污染物採樣及化學成份分析方法,由此也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同學彼此間的凝聚力;同時,強化學生文獻蒐集及資料歸納的能力,期末讓學生都有機會

上台呈現成果報告。袁老師也經常鼓勵學生參加國內外專業研習會或學術研討會等學術活動,以擴展學術視野,而不侷限於自我的研究裡,兼顧學術研究的「寬與深」。

       袁老師目前亦擔任工學院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帶領整個研究所向前邁進,未來將籌劃遠距教學,規劃拍攝教學錄影課程等,以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管道,期待能夠培育出具有專業技術、環境倫理概念的學生;除了擘畫願景之外,袁老師也不斷地改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品質與成效,並開設英文授課課程,以增強學生國際學術交流的基本能力。藉由豐碩的研究成果(12項發明專利)及學術研究著作(69篇SCI期刊論文及472篇研討會論文),可見袁老師一直在研究及教學上持續精進,並已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學習的典範。


教師風采

◆光電系鄭木海教授、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材光系周明奇教授榮獲國科會100年度「傑出研究獎」。
◆材光系周明奇教授、電機系黃義佑副教授榮獲本校100年度「國立中山大學產學傑出獎」。
◆電機系榮獲「2011世界大學科研論文質量評比」電機類世界排名75。
◆電機系黃國勝教授榮任Associate Editor,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Part B Cybernetics。
◆電機系葉家宏副教授榮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100年度優秀青年電機工程師獎」。
◆電機系林惠民教授榮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100年度傑出電機工程教授獎」。
◆電機系林吉聰教授榮獲臺灣國際發明得獎協會頒發「國際傑出發明家終身成就獎」。
◆機電系潘正堂教授參加國科會工程處98及99年度技術及知識應用型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及績效
  考評會榮獲大機械領域海報展示優良獎。
◆資工系黃英哲教授榮獲臺灣國際發明得獎協會頒發「國際傑出發明家學術國光獎章」。
◆資工系楊昌彪教授、資工系陳嘉平教授、材光系楊士禮教授暨本校財管系郭修仁教授、應數系
  黃毅青教授榮獲「100年度全國大專盃教職員工橋藝錦標賽冠軍」。
◆材光系黃志青教授榮獲「2011侯金堆傑出榮譽獎」。
◆光電系鄭教授木海獲選為中華民國光電學會一百年度「光電工程獎」得獎人。
◆光電系陳永睿講座教授榮任南台灣光電卓越研究中心主任。
◆環工所楊金鐘教授開發之同步電混凝/電過濾(EC/EF)技術,經國科會選定為100年國科會三項發表
  技術之一。
◆環工所林淵淙教授榮獲台灣氣膠學會「秋森獎」,台灣氣膠學會所發行之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為台灣唯一之環境科學類SCI期刊。
◆環工所陳威翔教授發表學術論文「新興鑭基氧氫氧化合物吸附技術去除水中砷污染物質」,榮獲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評選為「100年度土壤與地下水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學生榮譽

◆電機系王朝欽教授指導研究生郭容齊、曾信遠、劉人瑋等同學參加PRIMEASIAN 2011國際研討
   會,榮獲「最佳論文獎」。
◆電機系陳遵立教授暨機電系蔡得民教授、光灼華教授及南華大學黃冠雄教授研究團隊帶領研究
   生:劉立祥、陳韋廷、蘇謙懷、潘屏榮、黃聰謀等同學參加2011台灣風能學術研討會,發表論
   文:「應用於風力發電之激磁式同步發電機最大功率追蹤控制方法」,榮獲論文評比「優等論文
   獎」。
◆電機系陳遵立教授暨機電系蔡得民教授、光灼華教授研究團隊帶領研究生:劉立祥、潘屏榮、
   黃聰謀等同學參加第十屆海峽兩岸冷凍空調學術技術交流會,發表論文:「以DSP為基礎高效率
   無感測直流變頻壓縮機驅動器之研製」,榮獲論文評比「第二名」。
◆機電系林哲信教授指導郭書銘同學參加台灣及中國地區「上銀科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榮
   獲四等「優秀獎」。
◆機電系許正和教授指導研究生龐業軍同學榮獲第八屆上銀科技碩士論文獎佳作獎。
◆機電系黃永茂教授指導研究生郭宗育同學榮獲第八屆上銀科技碩士論文獎特別獎(工具機)。
◆機電系朱訓鵬教授指導研究生翁盟雄、黃文政、林根凰等同學榮獲「2011 China Nano –BEST
   POSTER AWARD」。
◆機電系朱訓鵬教授指導研究生黃文政同學榮獲「2011 NCHC HPC研討會海報競賽」佳作。
◆資工系黃英哲教授、侯少杰同學暨嵌入式式系統實驗室團隊榮獲「2011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
   (IENA)」金牌獎(作品名稱:Backward Compression System and Method)。
◆資工系官大智教授與本校資管系陳嘉玫教授共同指導資工系碩士生蘇群凱榮獲「The 6th Joint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Security(JWIS 2011) Best Paper Award」。
◆資工系范俊逸教授指導碩士生侯凱彤榮獲「臺灣網路智能學會99學年度碩博士論文獎」。
◆資工系范俊逸教授指導碩士生黃士韋榮獲「臺灣網路智能學會99學年度碩博士論文獎」。
◆資工系范俊逸教授指導碩士生陳俊成榮獲「中華民國資訊學會2011最佳碩士論文獎佳作」。
◆資工系范俊逸教授指導碩士生黃士韋榮獲「臺灣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最佳博碩士論文獎-碩士組
   佳作」。
◆材光系黃志青教授指導博士生劉名哲同學榮獲「國家奈米影像競賽」第二名。
◆光電系邱逸仁教授指導博士生吳祖修同學榮獲「第廿屆學生論文獎」。
◆環工所袁中新教授指導學生任翼秀、蔡政謀發表學術論文「高雄都會區環境敏感點大氣汞濃度時
   空分佈及環境因子」,榮獲「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評選為100年度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優
   秀論文獎」。
◆環工所楊金鐘教授指導學生陳旻聰、蔡佳伶發表學術論文「電動力輔助板框式壓濾機提升都市下
   水生物污泥脫水之研究」,榮獲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評選為「100年度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
   優秀論文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學生洪偉哲、楊博名發表學術論文「以組合式薄膜技術處理受三氯乙烯污
   染之地下水」,榮獲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評選為「100年度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優秀論文
   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學生王思凱、楊宗翰發表學術論文「以高錳酸鉀緩釋技術化學整治受三氯
   乙烯污染之地下水」,榮獲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評選為「100年度土壤與地下水研討會優秀
   論文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指導學生郭育嘉、邱漢瑜、劉嘉庭發表學術論文「利用乳化型釋碳基質提昇
   三氯乙烯污染地下水之生物降解效率:現地模場試驗」,榮獲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評選為
   「100年度土壤與地下水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環工所高志明教授及學生蔡在唐、黃文彥、饒瑞萍共同發表地下水風險評估學術論文,榮獲美國
   土木工程學會「Samuel Arnold Greeley Award」論文獎。

國立中山大學工學院-校友通訊
聯絡人:劉玥妏
E-mail: aex@mail.nsysu.edu.tw
電話:07-5252000轉4001-4004
傳真:07-5254009
通訊地址:804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70號